第131章 整顿军事(下)(2/2)
以上命令于发布之日内生效,山南留后李,中和二年十二月二十八。”
命令宣布完毕,在场所有军官立即肃立领命,但心中的心思却是差别甚大。
虽然这个命令保持了原有官员的位置,但山南却被划成了四个卫戍区,卫戍区守御使被授予军事全权的同时还能动员卫戍区所有力量,意味着区内的官员全部成了摆设。各州刺使没有权力再过问军事,同时连民政也因为一个“战时体制”归了留后府战备处——督导也就意味着可以派员直接管理,况且这个“暂设”的机构还负责了军事辎重,在军队为天的世界里,这就意味着战备处可以直接向地方征发军粮,要求补给。
再看四个卫戍区的主官人选,两个卫戍区守御使是李严的旧部,另两个是原任官员史可训和许勉,表面上似乎平衡,但李严旧部所占据的是两个最重要的卫戍区,同时在另两个卫戍区的副职位置上也安排了旧部,意思非常明显。
第三是整训,练兵权被收到留后司,经过整顿和裁汰,由留后司再行派出——也就是说分到完整旧部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而下级军官是留后府邸“培训”出来的,再招揽的话将冒着巨大的风险……
还有就是辎重补给,这个对于军队生死悠关的七寸被留后司给了战备处,军械由战备处负责调配……这基本上绝了大家异动的心思。
无论是李严带来的前神策军所部还是山南旧将,大家都是满腹心思。尤其是损失了大部分权力的山南旧臣,难免会心怀怨望,但是实力有限,却没胆量和李严叫板——这也是李严果断决定一举收权的根本所在。
接着,李严又宣布了三项命令。
第一项是宣布给朝廷的各州刺使的推荐人选,除了襄州由李严自己兼领,其余六州全部由以前的官吏军将担任——只是在前一条命令的影响下,这些任命似乎显得无关紧要了。
第二项要求卫戍区守御使在近期对整编事宜的作好准备并提交自己所领卫戍区的军情分析报告。民政上,由战备司负责,各州协助,在正月二十之前完成对山南的民政核查。
第三项是封存府库接受留后司派员清查的命令,一旦发现有贪渎情状则视如叛乱,首犯全族诛灭。
会议持续了两个时辰之久,散会之前,每个与会军官都发到两本小册子,一本是《山南东道军事纪律》,另一本是《山南东道战时体制规章》。顾名思义,前一本是军规,在军官们看来,比较其他镇来说,这本军规十分详细,并且有些严苛。可他们却不知道,若是在以往,类似“士兵在本镇辖区或者本镇区有效控制区内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劫掠勒索和强买强卖等依靠暴力和威胁的获利行为”、“若非上级认定的紧急情况,所有无偿征发罪同劫掠”这样的条款李严是绝对写不出来的。
《山南东道战时体制规章》则是军事管制的原则规章,在这规章规定了军队的权力范围和职责使用,确定了民政之于军队的附属地位,事实上是一个经济军事化的典型。在这一体制下,山南的一切都以军事为中心,为军事行动和准备服务。在民政上,规章强调了招揽流民,清查户口,分配田地和物质,要求各州必须完成备战处在通过调查研究之后制定的物资产出标准,许多人都注意到了其中的这么一句话:
“除不得逼迫百姓以外,无论以何种手段,各卫戍区必须完成留后司战备处之各任务数额。”
“霍将军,最近荆南方面不靖,若是明年突有流寇窜入……这个任务该怎么算?”新新任山南东面卫戍区守御使史可训很客气地问自己名义上的副手:“咱们却该如何?”
霍存搔了搔脑袋,说道:“这却不怕,咱们再抢回来就是!”
两人对话刚好被路过的孟西来听到,孟西来低声笑道:“两位尽管放心,你们的卫戍区最好办理,我听说……郢州附近多有故楚遗迹……嘿嘿。”
史可训是武将出身,对这一套甚是熟悉,很快反应过来,问道:“孟将军,这个古物改如何折抵?”
(PS:不好意思找借口,是守夜自己浪费了时间,只能欠回三章了……另,上一章守夜弄错了山南地民,这章已经改正,顿首抱歉。)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