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1/3)
阿塞拜疆,石油之城巴库。
1905年1月,大罢工在这座城市已经持续了两个月,由于没人工作,整座城市的灯油和柴火储备都接近枯竭,夜幕降临的时候黑咕隆咚的城市仿佛一座死城。
城外,沙俄的军队将这座外高加索第一大城市围得水泄不通,城市毗邻的里海水面上也停了好几艘炮舰。这几天,俄军即将攻城的消息在巴库城内传得沸沸扬扬,搞得人心惶惶,所有人都在等待罢工委员会的决定。
而在原巴库市政府所在地的小楼中,领导罢工的国家社会民主工党要员们正围着桌子,愁眉不展。
“现在的状况,我们必须要结束罢工,否则会发生流血事件的!”发言的是拉普金,来自莫斯科的学生,本来是个贵族,看了车尼雪夫斯基的作品就跑来追寻他理想中的“革命浪漫主义”,委员会的大叔们都轻蔑的叫他小少爷。
“拉普金同志,马克思说过,无产阶级的明天必须藉由暴力革命来开创,我们怎能畏惧流血呢?”说话的是壮硕的铁路工人彭楚克,“就算今天,我们倒在血泊中,我们的牺牲也必将换来全俄的革命高潮!”
“可是,中国有句老话,叫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你就是看那些黄皮狗的书看得太多了,才会如此懦弱!”彭楚克用手猛击桌面,咆哮着压下拉普金的反驳。
就在这时候,其他人也加入了争论:
“我觉得,既然老爷们部分答应了我们的条件,罢工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我们应该同意复工……”
“谢廖沙,我们需要的是斗争到底,获得完全的胜利,就像巴黎公社那样!”
“不……”
面对一如既往的陷入谁也说服不了谁的争吵中的会议,罢工委员会主席别克罗夫一脸无奈,扭头看了眼站在窗边一言不发的看着窗外漆黑的街景的委员会书记长。
这边的时空有个特点,任何自下而上的变革行动,企图掀起变革的一方,都必然会有一些赞同他们理念的神姬支持。俄国的社会民主工党也不例外,这个组织广泛的渗透进了俄国的上层社会中,争取到了许多出身下层社会的神姬的支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