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挽救苍生 养心殿夜奏(1/4)
虽然刚过完新年,道光皇帝这些天心情却非常不好,先是两广总督徐广缙奏报,说英格兰使节文翰发出照会,要求中国履行条约,准许英国人于道光二十九年二月进入广州城。
从去年四月起,这个文翰已经发出三道照会了,一再要求进入广州城,并于今年将十数艘军舰驶入省河,连樯相接,轮烟遮天,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似乎不让他们进入广州就要大打一仗,道光就搞不明白,为何英国人如此迫切的想进入广州城呢?
此时已是深夜了,养心殿外传来守夜太监的吆喝声“小心火烛”,道光慢慢合上奏册,微闭双眼靠在绒塌上,旁边职守太监轻轻走上前来,低声道:“万岁爷,已是三更天了,早些安歇吧!”
道光闭着眼睛没有吭声,太监顿了顿又说道:“万岁爷,夜里冷,奴才备了点热小米粥,进一碗吧?”
道光睁开眼,缓缓站起身,只感到头有些发昏,身子一晃,在旁边太监搀扶下才站稳了身形,叹了口气道:“这屋里太闷,出去走走!”
这些年,道光越来越觉得身子老迈不负用,晚上睡不踏实,神志经常凌乱,批阅奏章时间一长就头晕目眩,就连前面悬挂的雍正亲笔“中正仁和”四个大字,此时看来竟有些模糊了,难道是大限将至的预兆?
身为一国之君,到了暮年牵挂的无非是两件事,一件是后继者,不过这一件现在对道光已经不是问题了,早在一年前的春天,在南苑射猎时,皇四子奕詝一矢未发,问他为何不射猎,答道不忍伤生而干天和。如此的仁爱之心,正是一个好皇帝应该具备的,所以从那时起,皇四子就被定为太子的唯一人选。
第二件事,就是后人如何评价自己这一朝的功绩,而这个,是最让道光心酸与感伤的。
记得道光六年五月,一个阳光明媚的初夏,长龄、杨芳披挂明崭崭的甲胄,在午门献俘,张格尔验明正典,菜市口服诛,那是何等的威风,何等的辉煌,何等的骄傲。事隔十四年后,同样是一个初夏,他却亲笔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