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赵构的愤怒,士子们的逼宫(2/2)
“好!既然如此,事不宜迟,我们先撤军吧!”
“嗯!”
这赵构的想法是先避其锋芒,然后在徐徐图之。
这也是秦桧的想法。
他们这对君臣就是一对活宝,不仅仅想法一样,就连用兵的战略也是差不多的。
对外,他们是屈膝求和的态度。
对内,他们是疯狂镇压。
南宋建立的时候,一共大大小小发生了两百多次农民起义,这可是短短的一百年啊!
两宋加在一起,一共有四百多次农民起义。
可见这君主是昏庸到了什么程度?
老百姓为什么要起义造反?
还不是活不下去了?
封建时代的朴素老百姓永远都是最可怜的,他们哪怕有一碗饭吃,也绝不会轻易地造反。
这是赵朴在冷宫之中研究了十年之久的北宋农民起义造反的原因。
吏治腐败,冗官冗兵等等。
还有一个,那就是土地兼并严重,为什么宋朝的军制腐朽,为什么战死之后没有抚恤金?
还不是土地兼并严重,全部被世家大族拿走了吗?
而赵构呢?
他就是世家大族目前推出来的皇帝,至少在名义上是皇帝,他们是不认可东京的皇帝赵朴的。
因为赵构答应了给予他们特权。
什么是特权?
就是骑在普通的老百姓头上拉屎撒尿的特权!
就是草菅人命不顾王法的特权!
或许他们管不了金爹金爷们在北方的肆意欺凌普通的宋人,但是他们管得了在江南的普通宋人百姓!
赵构撤军的消息,传到了东京。
无数东京军民逐渐地放下了心来。
毕竟赵构的九路大军声势浩大,哪怕岳飞韩世忠带着二十万大军投诚了过来,也不能改变这声势浩大带来的规模上的恐惧。
“陛下,这个消息,似乎是有些不利啊。赵构这么一退军,东京城内的压力就变小了,那群之前因为兵临城下而不得不服软的文官集团们,此时怕不是要活动了啊!”
刘伯温充满着隐隐约约的忧患,这几日,他对大宋内部的情况进行了一个最为详细的考察,发现这里面的根都坏透了。
如果不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估计大宋就算能够在赵朴的手里维持住不会崩塌,到了下一个皇帝手里也必然崩塌。
体制僵硬化了!
这是大宋重文轻武所带来的必然代价。
“你觉得他们能够活动得起来吗?”
“陛下的意思是?在近期开展行动了?”
“不,让他们猖狂!”
“陛下,您打算退让?然后以退为进,步步为营?”
“不是,朕不是这个打算。对了,开封府尹最近不是告老还乡了吗?这个职位空缺出来了,朕打算将这个官位抛出去。”
“陛下,这一招妙啊!驱虎吞狼,这是上上佳的阳谋啊!”
“哼哼,国内的文人墨客,迁客骚人都是草包,朕还没多少兴趣跟他们耗,伯温啊,这段时间的朝政,你替朕好好地把控着,朕要潜心地思考一下,该如何将这世家大族的势力,从这东京城中土崩瓦解!”
“陛下放心,微臣一定妥善处理!”
“嗯,如此朕就放心了!”
赵朴合起奏折,刚刚将桌案上的茶水捧起来,还未掀开盖子,就听到了殿外来人火速来报的声音。
“报,陛下不好了,读书的士子们将午门给团团围住了,他们说,他们要告御状啊!”
“什么?”
赵朴眼睛一眯,突然感觉这其中肯定有什么猫腻,士子?
聚众?
围住午门?
这好像是大明朝几千士人逼宫案的重新上演啊!
这里面要是没有人暗中策划,这群书呆子能够凑到一起?
呵呵?
逛窑子上炕都费劲,还来逼宫!
可笑!
“陛下,要不让微臣去看看吧?万一这群士人有什么过激的举动,到时候我们朝廷就被动了啊!”
“伯温,无需留意,这些人,你越是在乎他,他越是得寸进尺!”
赵朴摇了摇头,慢条斯理地喝了喝茶水,仔细地回味了一下,随后看着天上的太阳逐渐向正中偏移,对这位传令的宦官道:“马上就要到晌午了,这午门就要升遮阳伞了,这样吧,今天正午的遮阳伞就不要劳烦侍卫们去打了,朕晌午的时候不去御膳房用膳了,让御膳房的人送过来吧!”
“陛下,这恐怕不太好吧?”
“怎么不太好了?呵呵,让这群吃饱了没事做的士子们好好地享受一下日光浴怎么了?朕的良苦用心,希望他们背后能够感觉到啊!”
他忍不住地坏笑了一下,刘伯温也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这个陛下啊,什么都好,就是坏起来的时候,总是这么不着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