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转移人口(2/2)
转移到根据地的老百姓,根据地集权立即进行了安置。
首先是进行人员的甄别,转移过来的老百姓里面,城里的百姓最不好甄别,乡镇村庄来的却是很容易甄别出谁是地痞恶霸。
不过城里的百姓也能甄别,毕竟人类是群居的。
做小买卖的,做工的,都是有人认识的。
只要相互认识,证明人没问题,通过审查甄别之后立即进行工作分配。愿意种地的去种地,愿意进城当工人的当工人。
抵抗联军给他们修建临时安置房,这些临时安置房都是快速修建起来的,成本很低,但居住条件也还不错。这也就是临时住的,等这些转移到根据地的老百姓开始工作了,可以贷款买别墅,价格并不高,加上根据地现在工作岗位永远不缺,根本没有失业风险,买个别墅简单的很。
为了给这些转移到根据地的老百姓创造就业岗位,苏阳此时正在大量的建设更多的工厂、矿山、工程。
刚刚占领了大片的地盘,抵抗联军经过这次扩张之后,工业潜力更大了,获得了更多的矿产、木材等资源。
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的人口。
各地区的工业区、道路、矿山都是要建设的,这就需要大量劳动力,转移到根据地的老百姓根本没有失业风险。
苏阳忙的快要起飞,那些基础工业产的设备产能跟不上,苏阳就直接从系统中购买了。
1300万点积分,疯狂的往下砸。
各种基础工业规模疯狂扩张,同时在子弹、炮弹制造方面,产能迅猛增加。
虽然这些基础工业、军工业都不高级,然而却可以让抵抗联军拥有打不完的子弹、炮弹,进而量变引发质变。
就在抵抗联军第一师拿下四坪的时候,第二师则是快速机动到了常春。
与此同时,抵抗联军又投入了5万新兵,在三江平原上四散而开,在平原上到处转移城外的百姓。
此时的三江平原,除了黑省的北大荒之外,其他平原地带人口是不少的。
东三省三千万人口,大部分都分布在平原地带。
此时抵抗联军就是趁着鬼子在北部兵力空虚的时候,迅速转移东三省北部平原的人口。
能转移多少转移多少,人口方面绝对不嫌多。
而第二师来到长春城下,发现城内鬼子不少,用将近2万的兵力驻扎在这里。
为了防止鬼子跑路,第二师直接先围城。
同时指挥部立即调动第一师北上常春,两个师展开对常春的协同作战。
常春是东三省重镇之一,是吉木省的盛会,人口实在不少。
这块肉抵抗联军现在是吃定了。第二师直接把常春围得水泄不通,第一师仅仅用了不到五个小时就从四坪快速机动到了常春,随后仅仅做了两个小时的进攻准备,就悍然对常春发动了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