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郑和时代的老人(4/4)
所以对方也能感觉到小皇帝对海洋的渴望,随后深恨自己年迈,无法再为皇家服务了。
谁让朱见济肯“礼贤下士”呢。
他们的地位远没有朝中大员的高,但皇帝对那些人没什么好脸色,却时常向自己嘘寒问暖,还把他们自己写的书印刷出版,口述序章,大赞航海的伟大。
虽然书卖的不行,但皇帝的重视已经完全显露了。
这样的对比,足以让几人感动的眼泪汪汪。
景泰帝《寰宇通志》中关于外国情况的撰写,也有这几位的积极参与,让这本书成为了大明人了解世界样貌的权威著作。
话说这书一宣布编修成功,朱见济就命人给鸿胪寺所有成员发了一本,要求他们不但要努力学外语,还要研读一下外国风土人情,以防不时之需。
毕竟日后大明跟外国打交道的机会可多了去了!
“陛下,可是决定出海了?”
王景弘拖着老朽的声带开口,情绪激动。
孙长富也跟着站起来,拍胸脯对朱见济保证,“草民虽然年迈,但最近胃口很好,能吃三碗饭!”
“为陛下打磨船板的力气,还是有的!”
朱见济感动的让两位老者别激动,以免供氧不足撅过去。
“不错,朕的确决定组织船队出海了!”
虽然天津港还没有修好,但南京的龙江厂却是可以恢复使用了。
船只问题,也可以直接拖了上次抄家弄来的船凑数。
人手方面,他已经让徐永宁和成敬之子成凯去浙江、福建进行招募,目前已经有了足够数量。
要不然,朱见济也不会突发奇想,跑过来翻笔记。
“不过这次并非远洋,而是去朝鲜和日本。”
朱见济拉住两只老手,对王景弘他们诚恳说道,“诸位先生已经上了年纪,朕为了一己之私而强行阻止你们安心养老,已经是对不住了,岂能再让你们去做难事?”
“出海这两国,朕想请各位先生尽量为大明培养起一些年轻有为的航海之士,不止于青黄难接。”
大明的航海家,实在是太稀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