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皇帝找到了郑和航海日志(2/4)
这群人,算上之前被大辩论事件引出来的潜水分子,以及朱见济这个皇帝充当幕后推手,力量还是足够去挑战下传统道德礼教的。
后世的思想运动,背景比此时艰难无数倍,不还是搞起来了?
自己现在是实权帝王,又怕什么?
而在遥远的欧罗巴那边……按照正常的时间轴,应该正在进行文艺复兴?
就看看大明跟他们,谁先一步解放思想吧!
朱见济相信以大明朝地大物博,永远不会缺自己想要的人才。
陈献章打马御街前,浑然不知自己以后会走上怎样的道路。
等新科进士稳定下来后,朝廷便要给他们安排工作了。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的是,这批进士除了寥寥几位入了翰林院,其余的都被外放到地方做官去了,打破了以往的惯例!
在此时的某些人心里,已经有了“非翰林,不gāo • guān”的想法,被放去地方,那是同进士或者低排名进士才会遇到的事情。
谁不想当个清贵的翰林学士,留在中央陪皇帝读书呢?
皇帝是对这次选拔的进士不满意?
可这是恩科,最终的题目和阅卷都由小皇帝亲自过手,怎么可能选出不符合他心意的人?
惊讶之后,有人回过味来,顿悟了皇帝这一手动作的真意——
朝堂之上虽说极大部分都是景泰朝的老臣,可也是被朱见济调教过好几年的,毕竟先帝在位之时,差不多是太子执政理事。
既然如此,被鞭挞了这么多年,他们也不至于看不出皇帝的喜好。
这是一位重实际而不重浮华的统治者。
所谓的“圣人教诲”,忽悠不到他。
到现在,不少忽悠他和企图忽悠他的人,都已经滚出了朝堂,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就连他的内阁学士们,也去担任了实际官职,积累起工作经验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