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景泰十年(3/4)
仝寅称是,然后由瓘玉局的代表陈研发言。
陈老五在皇家玻璃厂工作出色,加上研制出望远镜的功劳在,早在景泰八年,朱见济就实现了自己的一半诺言——
为陈老五请封了一个工部员外郎的官职,赐名“研”,并且让他们全家脱离匠籍。
当然,其他有能力的匠人也受到了同样的待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让匠人们对于皇家更加的感恩戴德。
至于封爵的事……
朱见济也跟好爸爸提过,但景泰帝没有同意。
虽然儿子很严肃的跟自己商量过了,但他觉得匠户封爵还是有点离谱。
景泰帝还反过去教育儿子,“匠户本就低贱,给官做尚有前例,可封爵闻所未闻……”
“青哥儿既然看重他们的本事,那更该好生笼络……若是为父给他们封爵,他们感恩是为父而不是你。人心收买这样的好事,为父还是留给青哥儿来做吧!”
于是朱见济受教,打算等自己登基以后,再发散一下光芒。
不过他觉得,这一天还是晚来一些为好。
陈研拿着几张纸,对皇太子叙述这段日子的玻璃收益——
北边不用多说。
作为掌握部落生产资料大部头的蒙古首领们追求时尚高雅,对各种玻璃或者琉璃制品爱不释手。
在玻璃厂的产量随着炉子、温度等方面改良而随之提升后,玻璃厂还对外推出了“定制项目”,让顾客能拿到符合自己审美的产品。
于是各种玻璃骏马、雄鹰出现在了首领的帐篷里,而首领们通过卖羊毛获得的钱,也转了一手,重新流入大明。
虽然钱财数目不变,但双方都赚了。
南方部分,因为玻璃生意被承包给了南京的几家勋贵和官宦家族,每年的详细账目都得等七月份才能送到京城这边,所以略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