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太子迎来了开学(4/4)
彭时表示不如直接跳过这个步骤,走入正式流程,并且自动略过了朱见济话里的附带意思。
胡瀅作为最大的监督群众,表示认同。
明朝太子读书,四书五经是之后才要了解的,最初时的必修课是《尚书》、《贞观政要》、《资治通鉴》和《大学衍义》这几本书。
彭时此时在心中断定了景泰帝事前便让小太子读了这几本,于是也不客气,在简单讲授了一些课目后,当即抽了《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话,询问太子的见解。
这其实是超纲题了,也不在彭时前一日递给景泰帝的讲章之上。
但一时的书生傲骨上头,彭时张口便来了。
若是太子回答不出引起景泰帝不满,彭时大不了受一顿廷杖,从而让自己在清流中的名声更进一步。
这在朱见济看来,完全是文臣被惯坏了的表现。
大明立国才多久?
勋贵集团扑街才多久?
文官们就这么飘了?
看来不给这群人一个下马威,当真是把经受过现代古文学教育的自己当软柿子捏了!
《资治通鉴》这本书和其作者司马光在现代人眼里,本就有诸多不同的看法。
比如司马光在编修《资治通鉴》这本帝王学之书时,多次“春秋笔法”,还引用了错误的史料,让后人议论纷纷。
也成为了朱见济前世读书时的折磨来源之一。
以后世泛滥的信息量,即便朱见济读书时不认真,毕业后把知识丢了不少,却也足够打对面的脸了。
于是朱见济也张口就来。
以后世无数的教授和键客为依靠,朱见济引经据典,将彭时提出的那个问题完美解决,随后又不给他反应的时间,针对其中的错误,毫不客气的做出了指责。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用现代外交黑话做表述,便是朱见济单方面的“充分表达了意见”,“让对方增进了了解”。
彭时被他说的哑口无言。
其他的围观群众也是目瞪口呆。
搬砖呢别闹说
现实里忙着搬砖,基本上一天一更,顺便存点稿子……
不过准备签约了,狗作者在此求投票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