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中苏友好条约(3/3)
“也就是说不少科学家也加入这个组织?”
“是。”
张学文点头。
然后想了想道:“那么我们支持这个大会。我们就在北京举办这个大会,我们政府的代表也参加。我们公开我们反殖民、反种族歧视、反民族歧视、反妇女歧视、反对战争的态度。”
“我赞成。”
在旁边一直不说话的李燮和开口赞成张学文的想法。
“殖民体系是一定会崩溃的。英法国家自从欧战之后实力衰弱非常明显,相反后起的几个大国实力都在上升。包括美国、苏联、日本、德国,还有我们中国。虽然美国也拥有菲律宾,但他们也需要打破目前英法主导的世界殖民体系,才能够真正成为世界强国。在这么多后起之国的冲击之下,殖民体系一定会崩溃,而且也一定要崩溃。而旧的殖民体系崩溃之后,在新的世界当中获得话语权,除了实力,也需要相匹配的威望。苏联本来是最不错的,可惜他们的政策和欧美国家格格不入,关系实在是太差,甚至是敌对国家。既然如此,我们中国当仁不让的成为世界新秩序的构建者之一,当仁不让的成为小国、弱国的代表。以此来和西方强国争夺话语权。”
辛亥革命的时候,中国连反帝的口号都不敢随意亮出来。因为害怕得罪西方列强,害怕他们干涉中国的革命。
但是进入了1932年,中国的实力已经是成倍的增长。已经是不惧怕欧洲列强,甚至工业领域的很多数据上,已经是比英法德这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还要出色。因此有必要开始积极的表现出自己的政治态度。
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中国这样的大国,如果连自己的政治主张都无法表现出来,那么永远都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
该亮剑的时候就要亮剑。
“柱中兄,说的不错。”
张学文鼓鼓掌。
在现在中国实力越发强大的时候,就需要李燮和这样的总理。
“而且爱因斯坦这一批科学家竟然敢公开反对纳粹党上台。就算希特勒不是种族主义者,也不会对他们很友好。爱因斯坦他们离开德国的日子看起来是越来越近。我们全力支持举办这样的一个大会,也是为了拉拢这些科学界巨擘,给他们一个好印象。在他们选择离开德国的时候,希望可以考虑一下我们中国。”
除了政治方面的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个。
张学文希望能够在犹太科学家大规模离开德国的时候,可以从中抢一些人。张学文可以肯定,中国肯定是抢不过人家美国。
首先他们都是白人,还有美国的科技水平更高,美国的科学环境更好。而且美国本身就是一个移民国家。因此这些犹太科学家的第一个选择肯定是美国。
相比起来中国就差了很多。
因此张学文也没有想过全都抢来。能够抢到其中的十分之一,张学文也会非常高兴。
现在有这样好的机会,张学文当然要支持。以国家之力来支持,让世界爱好和平的科学家看看中国的诚意。
告诉他们,人类的希望在中国。
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支持种族平等、民族平等、男女平等、国家平等的国家。希望用这样的办法来吸引更多科学家来到中国。
“仲恺兄,这次大会就有你和徐宗汉副总统一起负责。一定要开的圆满,要什么样的支持就给什么样的支持。中国的知识界也可以广泛的参与。”
“好。”
廖仲恺点头。
不过廖仲恺很快道:“这样会不会让欧美国家认为我们和苏联关系太紧密。”
“现在不用他们认为,因为中苏之间的确要加强合作。稽亭兄在苏联和斯大林已经见过面,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我们已经准备和苏联签订一份《互不侵犯条约》以及《中苏友好条约》,还有附带的《远东经济合作条约》。条约内容先要大家过目,然后在人大会议通过,那么就可以正式签字。”
这本来是机密,但到了现在禹之谟和斯大林之间谈的差不多。
苏联的战略方向在欧洲,在远东苏联的实力很差。毕竟到现在为止整个远东都没有多少人口,而中国在这里拥有上亿人口。
一旦在远东出现任何的冲突,苏联根本就保不住远东。
因此苏联也是非常乐意和中国签订友好条约。大家不进行军备竞赛,也不在远东地区进行军事对峙。这样苏联可以把力量放在欧洲,而中国也可以把精力放在东南亚。
这样的战略问题是两国的外交部谈不下来的,他们也没有资格谈。
只有斯大林、禹之谟这样的两国高层才能够坐下来谈。
成果很明显。
双方要签订《中苏友好条约》、《互不侵犯条约》,以及加强在远东的经济合作。这份条约只要公布,那么欧美国家自然明白。
中国和苏联虽然没有签订军事同盟合约,但也算是签订了一份合作条约。
廖仲恺没想到禹之谟在不声不响之间已经在苏联和斯大林谈了这么重要的问题。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