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发展的矛盾(1/4)
1917年,欧战已经是进入了最后的阶段。
德国的确很顽强,应该说很厉害。
英法两国希望在西线继续加强进攻,可是被德国死死地顶住,损失惨重。当然德国也不好受,毕竟在西线英法两军拥有四百多万军队。
而损失惨重的法国军队,下面的军人甚至是拒绝他们将军的命令。不愿意继续进攻德军的阵地,因为和德国几年的拉锯战当中,法国的损失最为惨重。
法国到现在为止,光是阵亡的士兵就有百万。加上受伤的,已经付出了快三百万的伤亡。法国整个国家的人口才四千多万,光是军队的伤亡就有快三百万。
加上平民的死伤,法国真的是扛不住了。因此法国军队都有哗变的危险。
看到法国军队这样的情况,在西线只能是英国人顶着德国。最近两个月内所有的协约国在西线的攻势都是英国人发动,但是英国人付出了四十多万人的伤亡,只是推进了不到五英里。
西线再次处于对峙状态当中。
而在另一边,伊松佐河附近意大利军队和奥匈帝国的军队纠缠在一起,并没有什么进展。这个时候德国军队突然杀出,配合奥匈帝国的军队攻击意大利军队,打的意大利军队丢盔弃甲。
意大利军队全线溃败,被俘万人,伤亡13万人。
一战就丢失了近五十万军队。
俄罗斯这边则是越来越困难。
1916年的时候,俄罗斯一次战役就伤亡一百多万人。不过俄罗斯人口多,军队多。伤亡如此严重的情况之下,还能够把德国给推回去。
因为德国和俄罗斯的战争也是损失惨重。
俄罗斯损失得起一百多万的部队,德国人没有这样的资本。看看人口就知道,俄罗斯的人口是德国的两倍还要多。而且德国目前是两线作战,两线英法俄军队的规模有六七百万。
可是俄罗斯国内情况越来越严重。
几百万工人开始罢工,导致俄罗斯的后勤越来越困难。最后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不过二月革命之后,俄罗斯继续参加欧战。
在东线,俄罗斯上百万的部队猛攻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联军。可是被德国和奥匈帝国的部队联手反击,弄的俄罗斯军队全线后退。德国人没有放过这个机会,继续对于俄罗斯军队穷追猛打,让俄罗斯军队不停的后撤,损失惨重。
这就是德国。
已经被打的不成样子,三年的战争已经让德国人力、物力消耗严重,军事力量也是大大削弱。但依旧是非常顽强,英法俄意这些国家几百万军队围着德国和奥匈帝国,但也没有多少进展。
反而自己损失惨重。
还好德国虽然在局部胜利,但是每一次的胜利,他都付出足够的代价。相比起英法俄意这些协约国的战争潜力来说,德国的战争潜力已经见底。
每次的胜利,德国军队也会付出很大的伤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