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株洲工业基地(3/4)
“是,老师。”
“胡教授,这是你在北大的学生?”
荣宗敬和荣德生看到他们有些不明白。胡仁源一边走一边摇摇头,然后解释道:“他是毕业西南理工大学的,也就是以前的长沙大学。我们目前非常缺乏有经验的技术员,成立第一机械厂百分之bā • jiǔ十都是他这样刚刚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刚刚走出校门就直接担当重任,因此非常缺乏经验。只能是一边学一边工作。所以大家都叫我老师。”
“太苦了。”
两个人非常惊讶。
没想到是这样的情况。这些学生刚刚毕业,一个个都是没有经验。因此进入厂里之后,很多东西他们要重新学。胡仁源即是在这里当厂长,也当一个老师。
胡仁源毕竟有足够的经验。
当年可是在江南造船厂当过总工程师的人物。
胡仁源是比较保守。
但他的技术无可指摘,作为一个主要仿造别人机器的厂长做的还是相当出色。他现在要做的并不仅仅是仿造一些机器,更重要的是培养一大批出色的技术员。这些学生都是他要重点培养的对象。
一批一批的培养。
第一机械厂去年已经是接收了一批刚刚毕业的学生,今年又是接收了上百名刚刚毕业的学生。胡仁源明白,政府非常重视第一机械厂。
希望从这里开始发展一批出色的技术员。
未来成立第二机械厂、第三机械厂,到时候第一机械厂的这些技术人员就会是新厂的骨干。所以胡仁源就采取一边做事情,一边教他们。
“没有办法。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落后太多,缺少很多这方面的人才。我们只能是克服这些。我相信几年之后,这样的情况会好很多。”
胡仁源还是很乐观。
因为胡仁源很满意现在的这一批学生。干劲很足,一个个都废寝忘食的学习。胡仁源相信,这些人一定能够成为未来中国机械制造当中的中坚人物。
“胡教授,我们也不用喝茶。我们直接去看看那一批机器如何。”
看到这里的情况,荣家兄弟真的是感触很深。相比起他们的面粉厂、棉纺厂这些来说,这些机械制造的公司需要的科技含金量很高。
需要的投资很高,而回本却很慢。
不会有民间资本愿意投入进来。而且也没有民间资本有实力可以投入到这样的行业当中。也只有国家可以几百万、几百万的投入这个行业。
“可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