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教育正规化(2/3)
“这个学期可能赶不上。但是下学期开始,所有的小学必须要用上我们新编写的教材。越是农村,在教材费用上更是需要一些优惠。”
统一全国的教材,这是教育改革的第一步。
只有统一的教材,未来才能够进行统一的考试,特别是统一的高考。因此统一教材是很重要的第一步。在教育改革出来之前,教材统一是一个基础。
“中学的教材也必须要尽快的编写出来。”
“好。”
张学文想了想,道:“秉三兄,周诒春提出让清华成为一个dú • lì的大学,你没有批准?”
清华。
这个时候的清华还无法和北大、天津大学他们相比。现在只是一个留美预备学校。当时因为外汇价格波动的原因,所以“庚子赔款”多付了美国人。
后来清政府要求美国把多出来的钱还给中国政府,可是美国人没有同意。
最后是把多出来的部分拿出来成立了清华大学。
可以看出美国人的精明。明明是中国的钱,而且还是赔款多出来的部分,本来就应该是还给中国的钱。但他们不同意还给中国,然后以支援中国教育的名义,成立清华大学,拿到了一个好名声。连一百年后都有人认为,清华大学是美国人退还“庚子赔款”来创办大学,为中国培养人才。
其实哪里是退还的,明明就是属于中国自己的钱。
周诒春是目前清华大学的校长。
他希望清华大学成为一个dú • lì的大学,而不是现在这种尴尬的留美预备学校。看着其他的大学,如北大、天津大学都得到教育部重金拨款,发展是越来越快。
很多留学归来的教授,都是被北大、天津大学他们抢走。
而清华大学根本就捞不着。
周诒春心中着急。
“清华大学美国影响力太大,不好管理。”
熊希龄点点头。
熊希龄的确是否定了周诒春的要求,因为熊希龄认为清华就是美国办的大学。虽然校长是中国人,但美国在清华的影响力太大。
蔡元培的事情,让熊希龄是大丢脸面。
因此他谨慎很多。
他可不希望清华也出来这样的问题。到时候自己这个教育部长哪里还有脸面继续担任教育部长。所以毫不客气的就否定了周诒春的要求。
熊希龄不知道的是,周诒春看到教育部直接否定,就把信都写给了张学文这里。
“秉三兄,不用考虑那么多。告诉周诒春,如果接受教育部的教育改革方案,那么教育部同意他升级为国立清华大学。以后大学的费用,都有教育部拨款,和美国再也没有关系。”
清华,听着就很亲切。
但是如果周诒春拒绝教育部的要求,那么张学文可以毫不犹豫的打压清华大学。因为张学文就算是派出留学生,那也是我们自己派。
不能是你们美国人创办的大学。
这就是典型的文化侵略。在中国培养一批亲美的精英。张学文可不能允许出来这样的事情。
“如果不同意,那么清华永远不可能dú • lì成为大学。教育部只承认他们的学位是大专学位。”
“好。”
“还有,你代表中国教育部,和那些教会学校都谈谈。把这些学校尽快的收回来,以后中国不允许有外国人直接投资的学校存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