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辩论(2/4)
“正是因为如此,光绪十三年的时候,国产布一包三百斤是八十七两。但是同样的洋布价格是五十七两,价格相差三十两。你说我们的国产纺织厂能不破产吗?当时几乎全国所有的纺织厂,不管大小,就没有能够幸免的。”
听着刘道一侃侃而谈,数据更是张嘴就来。
很多人都是沉默。
江浙地区当初纺织厂大规模破产的事情,有不少人是记忆犹新。当然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情。但他们也是感同身受。
不要说光绪十三年的事情,就是辛亥年左右的时候,中国的民族工业也是摇摇欲坠。不说那些重工业,就说说大家最熟悉的轻工业。
辛亥年左右,什么面粉厂、造纸厂、纺织厂这些厂子,基本上都快要倒闭。能够坚持下来的,都是拥有雄厚资金支持才可以。但就算是有雄厚资金背后支持的,也是处于亏损状态。
一战,可以说是挽救了中国民族工业。不然继续让外国货大量进入中国,中国的民族工业很难活下来。
这就是当时的现实。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为什么外国人的生产效率比我们高,就是因为他们的织布机比我们先进。我们还在用手工织布的时候,他们已经是开始用机器织布。为什么我们的海关一直掌握在外国人手中。那是因为外国人的枪炮比我们先进,外国人的军队比我们强大。我们被人家打败了,我们打不过人家,只能是割地赔款、道歉、让出国家主权。那么为什么我们就没有那样好的织布机,为什么我们就没有那样好的枪炮,为什么我们的军舰都只是买的?为什么?到底是为什么?谁能告诉我答案。”
和蔡元培不同。
蔡元培都是从一些思想上、文学上进行自己的主张。但刘道一完全摈弃了那一套,直接就是从实际出发。在报纸上,蔡元培这样鼓动性的文章,更能够受到大家的喜爱。
一些干巴巴的数据,不可能引起大家的兴趣。
但是在现场就不一样。随着刘道一最后一句句的问“为什么”,把所有的学生情绪都给调动起来。就是学生自己也不由自主的问“为什么”,为什么中国就不行。刘道一可不是蔡元培。蔡元培虽然曾经是光复会会长,也做过一些革命宣传,但几乎没有怎么参与当年革命党的活动。
长时间都是在留学。
也就是偶尔在报纸上鼓吹一下革命而已。
但刘道一十七八岁就是华兴会的宣传干事、组织干事,做的就是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到了日本之后,为了团结留日学生,宣传更是第一要务。
这方面刘道一是有足够经验。
他懂得这些年轻学生的想法,知道应该怎么去调动他们的情绪。
“其实就是一个原因。因为我们国家落后了,是真正的落后了。其实我非常不好意思说,但今天有些话必须要说。现在全中国的钢铁厂、煤炭厂、锑矿厂这些矿厂,还有什么纺织厂、榨油厂、造纸厂,甚至是面粉厂。你们自己可以亲自去调查调查,所有这些厂子用的机器基本上没有国产。因为我们国家根本就不能制造这些,只能是求爷爷告奶奶,花大价钱到外国人那里买这些东西。自从欧战之后,我们国家拼命的挖矿,然后把他们卖给欧洲国家。但是卖矿之后挣到的钱,政府几乎只是看一个数字,然后全都用在了购买机器上。因为什么?因为没有外国的机器,我们国家的工厂都要停工。”
刘道一从一个纺织厂倒闭的事情,都扯到了机械制造上。
但却牢牢地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
“蔡先生,我想问问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怎样才能够和外国厂家竞争,发展我们自己的国货,发展我们自己的经济。我们连自己需要的机器都无法生产,我们怎么发展工业。”
蔡元培一下一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