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对策(1/4)
“太可怕了,真是太可怕了。”
张謇几乎是不可置信的样子。
“子清一直都说现代战争是不同于以往的战争,我还没有直观的感受,现在看来真的是如此。一场战役双方伤亡五十万人,仅仅打了一周时间。真是不可思议,太不可思议。”
1914年9月14日,北京。
大家都在讨论刚刚结束的一场战役,一场发生在欧战当中的战役。
马恩河战役。
轰动全世界。英法德三国投入了150多万军队,最后双方伤亡达到五十万人。虽然这还不是一战最为残酷的战役,但已经是让全世界震惊。
就是远在万里之遥的中国,也是非常震惊。
这是什么概念。
中国虽然也一直是军队庞大,但一次战役双方军队达到一百五十万,基本上很难找到。就是史书上也很难找到这样大规模的战役。特别是进入热兵器时代之后,很多中国人甚至认为,热兵器时代的战争会是几万几万的战争。
不会再有几十万规模的战斗。
看看辛亥革命。
在地方上拥有几千人的实力派,都能够凭借辛亥革命成为一方诸侯。很多革命党在本省革命,他们掌握的军队也不过是几千人。
张学文入主中央之后大力发展军队,还开始整编北洋军部队。但就算如此,目前也才堪堪超过了四十万军队。这是中国,拥有四个多亿人口的中国,目前全国的军队加起来也不过五十万。当年北洋军更是靠着十万人,就能够横行中国,逼退满清,压制革命党。但是欧战这才开始一个多月,就有了如此的大战役。
一百五十万的大战。
五十万的伤亡。
怎么想都让人震惊不已。
“季直先生,其实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打的就是国家的动员能力。我们的史书当中也会写几十万,几十万的部队。但当中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后勤部队。农业社会,后勤压力很大,而且国家也没有那样的动员能力。因此说是五六十万,其实真正用于打仗的部队不超过二十万,剩下的都是保障后勤的民夫。但是工业社会就不同。后勤能力大大增加,动员能力大大增加。”
“就说说我们中国。以前如果我们在山东打仗,需要的后勤要从湖北运来。十万人的后勤,那得需要什么规模的运送,得需要多少马队运送,需要多长时间。但是我们这一次从汉阳兵工厂运送军火,有了铁路两天之内就能够送到前线部队的手上。正是因为工业社会这种特点,所以工业社会能够调动的军队是越来越多。加上热兵器的杀伤力,因此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且未来的战争会越来越如此。”
“我们要适应这种变化。未来我们国家也需要有百万军队,两百万军队。加上海军,再加上现在刚刚开始发展的飞机,估计也要有两三百万军队才能够保卫我们这样广阔的国家。”
震撼。
现在大家对于一战的震撼,和后来中国军方对于美国海湾战争的震撼一样。用一句话来说,根本就没有想过还能这样打仗。
现在听到张学文的话更是震惊。未来中国也能有百万军队,两百万军队。现在全中国所有军队加起来才五十万,但财政也已经很是难受。
可是担心的同时,也非常振奋。
如果中国能有百万军队,两百万军队。到时候谁能给欺负我们。
“子清,百万军队、两百万军队,可不敢想。我们怎么养活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