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大学的发展(1/4)
“总统。”
“总统。”
张学文跟着何燏时来到了北京大学,见到了很多北大的教授。很多都是这个时代鼎鼎大名的人物,对于张学文的到来,也是给了足够的面子。
但也仅仅是礼貌上的面子。
并没有因为总统到来,他们就怎么样。而北大的很多学生看到张学文之后,甚至打出了横幅。希望政府不要裁撤北大,弄得张学文是真的莫名其妙。
难道政府真的准备要裁撤北大?
张学文他们到了之后,很快熊希龄、范源濂、汪大燮他们都来到了这里。
“大家都坐。”
张学文让大家坐下来之后,对着何燏时道:“何校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总得给我们好好讲讲。我和稽停兄两个人可是一头雾水。”
“总统,最近教育部通知我们,说现在教育经费紧张。想要让我们和北洋大学堂合并。可是总统,我们北京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大学,更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如果连我们大学都办不下去,那么中国的教育怎么办?大家怎么能对于中国的教育有信心。”
何燏时又是情绪非常激动。
“何校长,坐,坐。”
张学文让何燏时坐下来,然后道:“何校长,今天既然我在这里,稽停兄在这里。还有这几位都在这里,就是想要解决问题的。你这么激动,我们怎么解决问题。你先让自己冷静下来。”
“是。”
张学文转过头,最后把目光放在了范源濂的身上,道:“静生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
前段时间的民国教育就是范源濂负责的。
范源濂此人也是湖南人,今天在座的这些人当中,张学文、禹之谟、熊希龄、范源濂都是湖南人,剩下的几个人就都是浙江人。
可以说当官的湖南人多,当教授的浙江人多。
这可不是胡乱吹牛的。
不要说是民国的时候,就算是新中国开始也是一样。湖南出来的政府官员和军队将军很多,而江浙出来的科学家很多。这也和两地的文风有关。
湖南文化更多的是讲究身体力行,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经世致用。因此湖南很多读书人都愿意把国事当做是家事。所以出来的革命家很多。
而江浙近千年以来一直是中国文风最盛的地方。江浙地区出来的状元一抓一大把,传承千年的大家族也是一抓一大把。他们这些家族最重视的就是教育。
因此当大家一窝蜂的去日本留学的时候,江浙地区已经有很多去欧美留学的。在大部分人沉浸于狂热的革命的时候,江浙的很多读书人却能够静下心来做学问。
所以才会出来那么多的科学家。
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总统,是这么一回事情。你应该知道,自从辛亥革命以来中央政府一直没钱,国库一直是空空的。就算有钱都用在政府办公和军费当中。上一次好不容易有了善后大借款,可是八百万英镑的钱大部分都用在了军队当中。而一些还没有来得及花出去的钱,都被总统给缴获了。”
“继续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