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唐绍仪(1/2)
“我已经老了,就不担任新政府任何的职务了。感谢总统的好意。”
对于张学文的邀请唐绍仪摇摇头。
张学文和西方列强一直是若即若离,因此张学文这里并没有多少外交人才。相反北洋军这边情况完全不同。从满清末期开始培养的外交人才,经过了满清、北洋,有很多非常出色的外交人才。
这些人都有非常多的外交经验。
特别是唐绍仪。
因此张学文希望邀请唐绍仪出山,担任新政府的外交部长。可是唐绍仪一直推辞,表示自己没有意愿加入新政府工作。
“剩下的时间,我想做做生意而已。”
“呵呵。少川先生这是不满意我否决了责任内阁制。”
对于张学文玩的把戏,局内人身在局中,反而不是很清楚。相反局外人冷眼旁观,看出一些名堂。就如唐绍仪看到张学文以目前国内局势复杂为由,弄出什么政治协商会议之后,立马就明白张学文的目的。
这是要绕过“临时约法”的限制。
对于目前中国的上位者来说,最制约他们的是什么。那就是“临时约法”。“临时约法”规定总统的命令,需要内阁的签字才能够生效,这就是典型的责任内阁制。开始虚化总统的位置。
袁世凯在的时候就是如此。
袁世凯最为恼怒的就是“临时约法”。同样袁世凯在国会选举之后,给宋教仁送钱,就是因为这个。“临时约法”束缚住了总统的手脚,让总统还要看内阁的脸色。
唐绍仪并不是这样敏感的政客。
相反唐绍仪一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唐绍仪和宋教仁一样都是责任内阁制的推崇者。可是对于所谓的责任内阁制,袁世凯并不熟悉。
因此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之后,就选择了唐绍仪担任内阁总理。
理由很多。
最大的理由就是唐绍仪是一个方方面面都吃得开的人物。
首先唐绍仪是袁世凯多年的好友,也是袁世凯的嫡系人马。而且唐绍仪此人在南北和谈的过程当中,和革命党也是非常熟悉。甚至他宣布加入同盟会。
因此才会被任命为总理。
袁世凯的想法是很简单的。你唐绍仪可是我的人,我让你加入同盟会,让你成为总理,那是希望你帮我安抚同盟会,然后帮助自己集权。
可惜唐绍仪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唐绍仪是一个支持责任内阁制的人,既然自己成为了总理,就应该严格的按照“临时约法”走。弄得袁世凯是火冒三丈。老子让你当总理不是给我下绊子,而是让你去对付同盟会的。
因此袁世凯和唐绍仪的矛盾越来越大。
袁世凯的善后大借款谈判的时候,唐绍仪就认为条款太过苛刻,因此就不批准。唐绍仪不批准,那么善后大借款就不能生效。最后袁世凯一怒之下,就把内阁任命的直隶都督王芝祥给打发到了南京。
借口更是简单。
告诉唐绍仪说,是将士反对。
王芝祥的事情,让唐绍仪这个总理威信扫地,也让内阁威信扫地。因此唐绍仪就直接提出了辞职,离他担任总理位置也不过是三个月左右。
有了唐绍仪的前车之鉴之后,袁世凯就找一个性格比较软弱的陆征祥担任总理。但后来袁世凯发现,陆征祥虽然性格软弱,但也有一些书生意气。因此他连陆征祥也给免了,然后直接提拔自己最嫡系的赵秉钧担任总理。
可以看出“临时约法”对于袁世凯的制约。
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唐绍仪有些心灰意冷。也比任何人更快、更准确的判断张学文成立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
“是。”
唐绍仪没有隐瞒自己的想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