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军改1(2/2)
蔡锷性格还是很直爽。
把自己想要说的话都说了出来。
张学文看着蔡锷,突然不知道该怎么说。蔡锷的想法错误,也不能这么说。就是黄兴、宋教仁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也无法如此说。甚至张学文自己的想法错误也说不定。
因为这只是大家对于革命的理解不同。
不过张学文真是哭笑不得。人家宋教仁热衷于宪政,因为他是一个读书人,一直都在为这个梦想努力。有些幼稚的想法,也可以理解。
但蔡锷的将军。
一个驰骋沙场的将军,怎么还会有这样的想法。共和,到底什么是共和。对于共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但其实很多革命党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共和。
其实张学文自己都不知道,这些同盟会追求的是什么样的共和。革命党天天挂在嘴上的共和,到底是什么样的国家政体。
有的人主张学习英国,有的人主张学习法国,也有人主张学习日本,当然更多的是主张学习美国。特别是美国长大受教育的孙中山最赞成美国。
但这些人都忘记一件事情。
这里是中国,这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他们说的那些东西,去煽动一些年轻学生没有问题。但对于那些手握重权,手握重兵的实力派人物来说,都是一些笑话。
在中国这个几千年历史教育环境之下,你想用这些可笑的政治主张让那些实力派人物放弃自己的实力,根本就不符合现实情况。
这是他们的悲哀,也是中国的悲哀。
张学文看着蔡锷,突然发现是自己错误。只要是个人就有自己的想法,张学文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跟自己一个想法。蔡锷是名将,是梁启超的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张学文叹口气。
“松坡兄,我不认同你的观点。总理说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我们同盟会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了建立一个民富国强的国家。这才是我们同盟会的目的。现在的我们连第一步都没有达成,就已经开始急吼吼的表示要解散革命党。我是绝对不会认同的。而且我们同盟会,现在是革命党,为了推翻满清而斗争。等到推翻满清,建立共和,我们同盟会会成为执政党。会带领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路。”
张学文让自己平静下来。
“当然,我们之间谁正确,需要历史的答案。松坡兄,我尊重你的意见。”
“谢谢。”
两个人只是观念上的不同,两个人只是对于中国未来的想法不同。但这些并不影响两个人的私人交情。
“松坡兄,既然你不愿意加入我同盟会西南支部。那么在这次军改当中,我不可能给你留下军职。可能有人认为我这是党同伐异,但现在的武装是我们同盟会会员用生命打造的部队。我是绝对不会把他随意的交给其他人的。希望你能够谅解。”
张学文欣赏蔡锷。
欣赏蔡锷的操守,欣赏蔡锷的能力。
但欣赏归欣赏,军队绝对不能交给蔡锷。如果是天下一统,张学文是一定会重新启用蔡锷。毕竟现在中国很多地方都需要蔡锷此等名将。
东北有俄罗斯和日本,蒙古是俄罗斯的势力,xī • zàng、xīn • jiāng是俄罗斯和英国人在掰手腕,而西南这边除了英国人还有法国人。
可以说中国目前的边疆非常危险,到处都是外国人的势力。
为了抵御这些外国列强,那么边疆地区就必须要蔡锷此等名将坐镇。
可现在不行。
现在的张学文正在和同盟会内部的人争夺革命主导权,正在和北洋军进行对峙。绝对不能允许自己的内部出现大问题。
特别是蔡锷此等人物。
这一次军事会议,如果蔡锷也参与,那么蔡锷必须要给足够的位置。因为他的威望在那里,他的贡献在那里。可是以后重要事情的时候,蔡锷突然选择反对张学文,那么对于张学文的打击是致命的。对于同盟会西南支部的打击也是致命的。
因此不管蔡锷多有才华,张学文都不会给蔡锷在军队留下位置。
“我明白。”
蔡锷点点头。对于这一点他早就有过心理准备。张学文此人绝对是一个果断的人,平常看起来笑呵呵,但一旦牵扯重要事情的时候,没有丝毫的犹豫。
“但,子清。我最后还是要说一句。我依旧反对你把同盟会和政府、军队完全合起来的做法。”
蔡锷最反对的是,张学文把同盟会组织和政府组织、军队合二为一。政府官员的调派,军队军官的调派,都是同盟会在负责。
如果说其他的省份,说革命党势力大。那么最多就是某些革命党占据重要位置,掌握军政大权。但也仅仅是如此。相比起革命党,更讲究个人实力。
但川湘滇黔鄂不同。
这里最强大的就是同盟会。同盟会开会决定政府机构,开会决定军队的问题。同盟会是川湘滇黔鄂五省无可置疑的领导机构。
这让蔡锷很不舒服,非常反对。因为这个和蔡锷考虑当中的共和完全不同。
“松坡兄,我们让历史来判断。”
“好。”
两个人都是洒脱的人。
知道今天谈完之后,一段时间之内是很难合作。甚至两个人可能在短时间之内是很难见面。
可是两个人并没有因为今天的争论,就怀疑对方、排斥对方。
因为今天只是双方的看法不同而已。
“松坡兄,想过以后的去处了没有。”
“先休息一下。等孙先生回来,去见见他。或许我的老师也会回国。”
“好。那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