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北洋军撤退(1/3)
“这是黄兴的意思,还是宋教仁的意思。”
张学文看了看电报,不屑一顾。随着南方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安微、江西都开始dú • lì,全中国的省份都在蠢蠢欲动。而江苏受到了浙江和上海dú • lì的影响,那里的革命党也开始不安分起来。
1911年7月26日,离长沙起义四十多天之后,江苏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在南京城外宣布起义。一下就让江苏所有人大惊失色,因为第九镇是江苏唯一的新军,实力强大。不过江苏除了新军,还有很多巡防营。他们占据南京,在阻挡徐绍桢。
徐绍桢一看南京实力很强,因此邀请其他省份的革命军过来支援。一瞬间浙江的军队,上海的军队,以及新军第九镇的部队,三方面的部队开始在南京城外集结。
而且因为这里有黄兴,要攻打南京,所以南方很多省份的部队都开往这里。短时间之内这里就聚集了几万部队,而且各方人员源源不断的往这边开来。
组建联军部队,准备攻打南京。
本来这不是什么大事情。很正常的事情。江浙这边,有陶成章的光复会,特别是浙江的dú • lì光复会有很大的贡献。
陶成章是光复会的领导。
当然浙江能够dú • lì,和已经牺牲的秋瑾关系很大。在光复会,陶成章也好、章太炎也好、蔡元培也好,牺牲的徐锡麟也好,他们并没有发展多少实力派会员。相反只有秋瑾非常重视组织建设,培养了大批出色的会员。秋瑾在浙江多年,发展了很多光复会会员。
秋瑾牺牲,但她发展的那些会员没有暴露,继续潜伏在那里。等到陶成章回国,开始联络他们,他们立马就成为了浙江dú • lì的主力军。浙江能够dú • lì,领导者基本上都是秋瑾当年发展的会员。
还有上海那边,更是有黄兴、宋教仁、陈其美这些同盟会大佬。
江苏这边更是有第九镇统制徐绍桢。
可以说这个联军当中,革命党大佬云集。
可是从上海来了电报,是给张学文的。竟然是邀请张学文到南京担任联军总司令。看完这个电报,张学文忍不住直接扔在了桌上。
这到底是哪个混蛋出这个搞笑的主意。
黄兴不太可能。宋教仁也不太可能这么弱智。
张学文在武昌好好地,去南京担任有名无实的所谓总司令。除非是张学文疯了,他们也不太可能这么弱智,想出这么弱智的方法骗张学文去南京。
“我想应该是宋教仁的一次试探。”
“试探?”
“是。”
邓汉祥点点头。然后道:“只要他们攻下南京,我估计成立临时中央政府的事情就会提上议程。宋教仁应该是希望让总指挥离开这里,去新政府中央任职。”
“明升暗降?”
“肯定是如此。这一次不过是一次小小的试探。”
张学文耸耸肩。
民国要成立。临时中央要成立,到时候自己应该怎么办。自己再怎么说也是同盟会的人,中央政府成立,自己也没有什么名义,继续统领川湘滇黔鄂五省。
名义,名义。
这个东西有时候说起来狗屁不是,但有时候却是非常重要的。你没有足够的名义,你的团队、你的手下人都会迷茫。
他们不知道你为什么这么干,会造成他们的思想混乱。一旦他们混乱,开始想的多了一些,行动就无法统一。这就是一个组织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统一思想。
还有成立临时中央之后,他们开始赏赐张学文手底下的人,到时候张学文是拦着还是不拦。拦着就会得罪自己手底下的人,不拦一个个就全跑了。
这都是很难办的事情。
“鸣阶,如果新政府成立,我该如何?”
“总指挥,其实参谋长已经告诉你应该怎么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