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两个都头(1/4)
城南的大营受命驻扎在距城二十里汾河南岸的上南川,大营自西向东连延了数里地之远,里面驻扎的兵马多由下面各州县调拨而来,郭信所属的奉国军便也是其中一支。
不过如今城北也有了一座规模更大的军营,那是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刘知远的亲兄弟刘崇从北面带来的兵马——郭荣现在便在北面军中效力。
眼下除去在代州、仪州等地防范契丹人的戍军外,河东可战之兵几乎都聚集在了太原府附近,外间甚至传闻刘知远已经聚起了步骑十万大军。不过郭信自然知道其中的实情——眼下河东战力最多也就在五六万间。
不过这数万兵马却并非一股可以小觑的力量,河东代北一带胡汉交融民风彪悍,向来盛产武夫,刘知远先前又从阳城之战后收拢来一批晋国禁军的散兵游勇,眼下中原各镇中恐怕只有刘知远有如此雄厚的实力跟契丹人叫板。
郭信离大营越近,就越是感到感慨万分。不要说从军中传来操练时的喊杀声震入云霄,单看那十数里的连营就足够让普通人生出畏惧之心。眼前的景象让郭信更加坚定,此时只有握在手里的兵马才是安身立命的底牌。
郭信二人逐渐接近大营,不时会有巡逻的哨骑上来盘问。与出城时敷衍了事的守卒不同,哨骑除去查验符信验证身份外,又问了几个诸如上峰名姓之类的问题才将郭信放行。
经过了几道哨骑,郭信才算来到了大营。城南的大军营盘已经扎下了月余,郭信从马背上眺望过去,成群的军汉浩浩荡荡,人声鼎沸,无数面毡帐构成遮盖了整个大地,大大小小毡帐的尖顶像是无数株破土而出的笋竹,又像无数杆直刺天空的枪头。
穿过营门之后,郭信也进入到了这些毡帐之间。数十年相争不断的战事让将帅们经验丰富,营帐之间的道路齐整宽敞,各军之间的营帐纵横交错,却并不显得混乱,营区中甚至还有一大片校场供军中操练。
天气虽然寒冷,但郭信很快就感受到,军中的气氛丝毫也不萧瑟冷清。士卒们脸上的神情都很欢快,既看不出对战争的恐惧,也看不出对出征的不满,传入郭信耳边最多的竟是“富贵”“功劳”这样的字眼。
军营大得没边,随行的郭朴不知下马问了多少人,才总算从一个士卒口中打听到奉国军的驻地,二人发现自己进的偏偏是离最远的一处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