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二百五与他的朋友们(二)(3/3)
范仲淹一见之下,颇为惊讶,觉得他资质不凡,将来必有大成。于是便揣着他的文章,去见时任御史中丞的晏殊,郑重推荐说:“此人天下之奇才也,愿举于朝而用之。”
晏殊向以知人闻名于世,看罢文稿,颇为称许,听说他尚未婚配,恰合东床之选,就托范仲淹从中作伐,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富弼。
天圣八年,宋仁宗颁诏制举特科。范仲淹又对富弼说“子当以是进”,并荐他为茂材异等。
经范仲淹指点和激励,富弼得以步入仕途,并与范仲淹结成忘年之交,日久弥深。富弼比范仲淹小十五岁,向以父辈尊称,故称之为“六爷”。
灌水完毕,转回正题。
范仲淹对富弼的劝说是根本不在意的:“不过是些冢中枯骨而已,何足道哉?且本朝历来重文轻武,这些勋贵多是些酒囊饭袋,靠着祖先余荫、官家仁慈,才苟延残喘。我既受官家指派,自当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清平世界!且看老夫的手段,定把这些蠹虫一扫而光!”
富弼再劝:“咸平五年时,先帝感于众多商户挖开坊墙临街开店,特下诏治理侵街之乱象。然众多勋贵阻碍,至今仍无甚改观。六爷,慎之呀!”
古往今来,似乎能成大事者都是在性格上有些偏执的,范仲淹也不例外。执拗起来,虽宰相、皇帝也照怼不误,区区勋贵哪里会放在心上。责令三班衙役、街司等清查各行会往来账目略有纰漏者罚款,投机倒把者关张,作奸犯科者绳之以法。
一日,查到西水门码头米粮行会。罚款,不交;关停,不听;抓捕带头者,言说去吕相府上述职了。
又一日,查马行街盐商公会。掌柜的甚是嚣张,言说此乃吏部侍郎与吕相的生意,你官太小,不配了解内情。
再一日,查汴河骡马商会。范仲淹亲自带领,掌柜的倒是给了些脸面,拿出账簿来。只是不住地冷笑,说什么“吕相的生意也敢查,官是不想做了”。你一个行脚的行当,也想用吕夷简的名头压人不成?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范仲淹深恨之。
回到府衙,暗中调查一番,却又惊出一身冷汗。
那吕夷简世代簪缨,曾祖即为后唐兵部侍郎,叔父吕蒙正乃太平兴国二年的状元,三次登上相位,门生故吏遍天下。吕夷简更是深谙为官之道,谄事刘太后,天圣六年即拜同平章事。朝中诸事,一言而决也。幸亏官家亲政后,罢了他的相位,否则必成尾大不掉之势也!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
十月,太傅薛奎病重,赵祯亲去慰问。
因陈尧佐老迈,不堪驱使,帝问及晏殊可堪为首相,薛奎言:资历尚浅,不可骤升。帝问:吕夷简可否?薛奎不能答,遂逝。帝大恸,罢朝三日。
旋即,吕夷简起复,任平章事,加右仆射,封申国公。
范仲淹闻讯大惊,这样的门阀日后必为祸患,不得不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