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北宋穿越攻略 > 第六十四章 上元节观灯

第六十四章 上元节观灯(2/3)

目录

一是杨察,史传“美风仪,为文敏捷。其为制诰,初若不用意,及稿成,皆雅致有体,当世称之。”的景祐元年榜眼。区区榜眼,方仲永并没有放在眼里(有看官表示,你就使劲儿吹吧!)。问题是,这货是历史上晏殊的正牌女婿,所谓“情敌”是也。

第二位就是状元张唐卿了。此人乃山东青州人,虽然命格不好,景祐元年得状元名号,景祐四年就挂了。但史载其是因为父亲亡故,因悲痛过度,唐卿亦吐血而亡。实在是一个大大的孝子。若仅是仁孝的君子还则罢了,关键是那张唐卿在十七岁时,就曾以诗文拜谒天圣五年的榜眼时任淄州通判的韩琦。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这位状元公绝非外界传闻那般是个只知道孝义的书呆子,这是个心机表呀!

且既能选为状元,必然长得不错(这是先决条件),策论亦有真知灼见,更是有大气运者。要和这样的人PK,你想不重视都难。

对于杨察,晏殊现在恐怕根本不知道他是哪颗葱,应该已经算是KO了。但张唐卿来历神秘,史书上记载寥寥,颇有些高深莫测的意味。除了韩琦,只怕没有人知道他的根底。尽管韩琦也曾受过晏殊提携之恩,但以韩琦那“端重寡言,不好嬉弄”的个性,方仲永的晏殊准女婿的身份只怕不好使。想从韩琦那里探听消息,只能是自取其辱。

但也不怕,咱方仲永也是仪表堂堂,帅哥一枚。至于诗词、策论,领先千年的见识要是还弄不过古人,咱也算是白活了。一切都要归结到运气。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咱还是多看看书,多准备一下吧。

子在川上又曰了一下,时间就到了上元佳节了。

上元节也者,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关系密切。道教认为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上元也就是天官大帝诞辰,唐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祭天官,中元祭地官,下元祭水官,各地奉祀三官大帝的寺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庆贺活动。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而上元放灯的习俗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放灯时间为三天(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赵宋立国后,宋太祖于乾德五年正月下诏:“上元张灯旧止三夜。今朝廷无事,区宇乂安,方当年谷之丰登,宜纵士民之行乐。其令开封府更放十七、十八两夜灯。”后遂为例,将上元放灯时间延长至五天。

而上元放花灯的节日气氛,老早就开始酝酿了。才过了冬至,在汴京宣德门前的御街上,开封府早已用竹木搭好了用于放灯的棚楼,饰以鲜花、彩旗、锦帛,挂着布画,“皆画神仙故事,或坊市卖药卖卦之人”,这种棚楼叫作“山棚”。

从岁前开始,汴京御街两廊每天都有各色艺人表演各种娱乐节目:魔术、杂技、说唱、歌舞、杂剧、蹴鞠、猴戏、猜灯谜,“奇巧百端,日新耳目”。而随着上元节临近,人们又在御街山棚的左右,摆出两座用五彩结成的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塑像,身跨狮子、白象,从菩萨的手指,喷出五道水流——可以说是古代的人工喷泉装置了。

从山棚到皇城宣德门,有一个大广场,官府在广场上用棘刺围成一个大圈,长百余丈,叫作“棘盆”。棘盆内搭建了乐棚,教坊的艺人就在这里演奏音乐、百戏。游人站在棘刺外面观赏。

正月十四时,曾晔兄弟与晏居厚同来,邀请方仲永前去观灯,被方仲永以“读书要紧”为由拒绝了。

笑话!谁愿意和你们一帮子糙老爷们去看灯,当然是要等十五元宵和惠子妹妹同去才对得起这良辰美景了。

到了十五,晏殊又陪皇帝看灯去了,晏溶月在王氏的默许之下,如约前往宣德门前的御街。方仲永赶到时,已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了。

没办法,谁也没想到在古代会遇上堵车呀?

其实想想也应该能理解,全汴梁一百多万人哪怕只出来一小半,一句“摩肩接踵”就不足以形容了。一路加塞挤缝,甚至拿出了百米赛跑的速度,方仲永才在天黑之前到了御街。

晏溶月见方仲永跑得气喘吁吁,又心疼又好笑地说道:“你跑这么快做什么?晚一些无妨的。看你,额头上都有汗了。”说着,取出丝巾替爱郎擦拭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