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三百年的老店(3/4)
既然要逛青楼,行头是一定要有的,若是被大茶壶轻看了岂不成了笑话。几人好生捯饬了一番,却也有了些富家公子的意思,只是总感觉少了些什么?
少了什么呢?方仲永一拍头,对了,少了把折扇。要说这折扇,眼下可是个高级货,其款式是由公元987年日本僧人奝然弟子所献,非达官显贵不可得。但不知道是不是中国古人就有山寨的习惯,这种易于折合、携带方便的扇子很快就被仿制开来,扬州城亦有售卖。
差人买了四把白纸扇,方仲永分别在每一张扇面上写上“四、大、才、子”。四人站在一起,唰地一声同时打开折扇,气场十足。
晏居厚哈哈大笑道:“文远好心思。如此做派,真真是要把这一班满身铜臭的商贾震慑住不可。”
曾巩有些担心道:“会不会太嚣张了些?若是惹出事端怎么办?”
晏居厚浑不在意:“能惹出什么事端?我们不欺负人,但也不能被别人欺负了不是。真要是有那不开眼的,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呗!”
本以为晏居厚要说出什么硬气话的几人,闻言不禁愕然。
行走间,见路旁有一牌匾,上书“善和坊”三个烫金字,熟悉典故的曾晔笑道:“这家的老鸨倒是有些意思,竟然想要假托前唐时的名号。”
方仲永见那牌匾甚新,当制作不久,如何与唐朝扯上了干系?
曾晔见几人不解,卖弄道:“那善和坊是前唐时期在扬州的青楼名号,只因狂生崔潜与那头牌的李端端的两首诗,才让人记住了名头。那崔涯最是爱恶作剧,游历扬州时写诗讥嘲她:‘黄昏不语不知行,鼻似烟窗耳似铛。独把象牙梳插鬓,昆仑山上月初明。’意谓其肤黑,从此端端门庭冷落。后经李端端苦苦哀求,崔涯又写诗赞颂她:‘觅得黄骝鞁绣鞍,善和坊里取端端。扬州近日浑成差,一朵能行白牡丹。’意谓其肤白,从此端端又门庭若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