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上) 重构朝局(3/3)
霍禹刚要说话,就被霍显抢断:“老爷,您不用生气,我明天去上官府看看霍梅好吗?”
“嗯,这倒像妈说的话。”霍光语调柔和说道。
“老爷,您看上官桀父子已被处死,王莽右将军前两天已经病死,朝中已经没有左右将军,能不能……”
“能不能什么?”霍光抬头盯着霍显。
霍显望了望霍光没有回答,立即转头看着冯子都。
“大将军夫人是说能不能把霍禹公子提升为将军。”冯子都边给霍光按背捶肩边替霍显回答。
“什么?把霍禹提升为将军?”霍光腾地站起。
“对。”霍显说。
“你们真是想得出啊!他提为中郎将才多久?凭什么就要当将军?该不会还想当大将军吧?”霍光揶揄道。
“那上官安凭什么当将军?”霍禹嘀咕说。
“他凭什么?他凭是皇上的岳父!而且当时我就不赞成,可孤掌难鸣,实在是没有办法,我是违心同意的。”霍光声调低沉下来。
“现在你一人说了算,你儿子当将军,谁敢反对?就连皇上也不敢说个‘不’字。”霍显扬头说道,一双杏眼瞪得溜圆。
霍光一听又发怒了:“什么?你一个妇人怎么说出这样狂妄忤逆的话?”
“他上官家的儿子能当将军、姑娘能当皇后,我们霍家的儿子和女儿为什么就不能?”霍显惊慌急促之下,不由脱口而出。
“什么?你说什么?滚!你们都给我滚!”霍光拍案大吼。
霍显、霍禹、冯子都从没见霍光发这么大的火,都吓住了,赶忙悄悄退出。
“疯了,疯了,全疯了。”霍光喃喃自语。
赶走霍显、霍禹和冯子都后,霍光在书房踱了一会步,让自己平静下来。他想到确实要确任一个左右将军了。他想到了一个人,但他又想到:将军要掌军带兵,这次虽然人要由我推荐,但要想办法让皇上他说出来,以免让他怀疑我要垄断掌控兵权。
“皇上,上官桀父子反贼已被处死,王莽右将军前两天已经病死,朝中已经没有左右将军了,老臣特奏请陛下选任。”第二天早朝之后,霍光来到宣室殿向昭帝面奏。
“大将军您说何人可以担任?”昭帝问道。
霍光听后,心里高兴,但嘴里还是说道:“这左右将军虽然位不及‘三公’,但权责特殊重要,应由皇上亲自挑选定夺。”
昭帝即位后没有亲政,除了上朝,每天接触多的只有内朝官员,他怎么可能一下挑选出合适人员。于是抬手说:“大将军您是资深老臣,还是您说吧!”
“臣认为还是应该皇上定夺为好。”
“这?”
君臣之间一阵沉默。
突然,霍光眼睛亮光一闪,心头大喜。“皇上,您看这书法如何?”他指着摆在御案上的奏章说。
昭帝顺着一看,是尚书令张安世代拟的批诏,不由赞道:“张爱卿书法确实出众过人。”
“张安世大人不但擅长书法,而且记忆力更是超人,想必皇上知道。”
“对,朕听父皇生前讲过。”
张安世少年时,靠父亲张汤的地位入宫出任郎官。武帝见他书法优秀,就叫他供职尚书。张安世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例行假日没有外出过,颇有霍光风范。一次武帝巡视河东,丢失了三箱书没有找到,便下诏询问有没有人能知道书的内容,只有张安世记住了那些书的内容,还把书中的内容详备写了出来。后来悬赏征求找到了那些书,武帝叫人校对,发现没有什么遗漏的。武帝认为他记忆出众,才能超群,就提拔他做了尚书令,加官光禄大夫,进入朝廷政治中枢。
昭帝即位后,霍光和上官桀共领尚书事,张安世职为尚书令,但对霍光那是十分尊重。凡是尚书房的事,都虚心征求霍光的意见,完全按霍光的意图办事;就是霍光因事外出、休假因病不在尚书房,当霍光上班回到尚书房之后,就立即向他全部报告;特别是当霍光与上官桀产生矛盾之后,张安世自觉而坚决地站在霍光这一边。如此一来,霍光对他感到十分顺手,也十分器重。
“皇上认为张安世大人品行如何?”霍光有意问道。
“忠厚老成,勤勉尽职。”昭帝颔首称赏。突然一拍右额说:“哎呀,朕怎么就一下没想到呢,他可以担任将军啊!”
其实这时昭帝已明白霍光心思,却故作恍然大悟状。
“皇上英明!”霍光赶紧附和。
这样,霍光就“奏请”昭帝任命张安世为右将军、光禄勋。这光禄勋,原名郎中令,武帝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名,将职责扩展为皇帝的顾问参议、宿卫侍从以及传达招待等职责的宫内总管,居于禁中,接近皇帝,地位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