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一高伯平攻拔庐江 胡玄威鞭责黄皓(1/1)
第三百章:高伯平攻拔庐江胡玄威鞭责黄皓
却说沈陵助王濬夺了吴郡,自不告而别,一路往青州去。这日行到一座深山脚下,已是迟霭四合,月落西山,蓦地里归鸦阵阵;沈陵抬首一看,前面隐约有座寺庙。于是拽步赶去,果然是一座寺院。但见层层殿阁,选迭廊房,甚是雄伟。寺前上书三个大字,镇国寺。
沈陵当夜便借宿在内,被安置在偏房安歇,睡至半夜,忽听得寺里鸣钟。沈陵素知寺院半夜敲钟,必有大事发生。于是不及穿衣,急忙便抢了出来。一看之下,方知是寺里面主持方丈今夜圆寂了。合寺僧人都在诵经默念。
唯一个须发皆白,慈眉善目的老僧,盘膝坐在堂前,合十行礼,朗声说偈道:“诸方无云翳,四面皆清明,微风吹香气,众山静无声。今日大欢喜,舍却危脆身。无嗔亦无忧,宁不当欣庆?”
他一遍一遍重复说着。沈陵听的若有所思,心中翻来覆去,猛然间豁然贯通,放声长笑。自此便在寺内出家,拜那老僧为师,青灯古佛,木鱼念珠,了此残生…。
后有诗道:“华升数夜洞庭波,代代无穷九霄多。生此无前垂教化,鱼木一灯归尘风。”
再说王濬安定城池之后,分兵三路直取会稽、乌程,贼兵群龙无首,坚守不住。不过月余尽破。王濬率军入城,只见城内城外遍地都是尸骇,堆满平野。濬心下难安,一面命各郡开仓赈济灾民,一面令关索率军肃清残余匪患。
与此同时,江北战局,高顺先得王濬书信,便遣关兴、张苞二将由正面强攻庐江沿河防线,由于蜀军奋死抵御,加上北军不惯水战,是以屡战屡败,损失惨重。于是高顺采纳颜浑之计,由召湖借道石亭迂回攻打庐江背部。
高顺兵分三路,令关兴、张苞依旧攻打沿河防线;令老将张合率领三万人马,并凌统、扎巴尔、关亮、牵弘、鞠进等将由石亭强攻庐江,作为此次的主攻作战部队;自率剩余诸将攻打庐江西部丰临、卫阳二镇。分遣已定,诸将依计行事。
同年九月,文聘得知后,急调各县郡兵,加上新募兵丁,合计六万,往石亭一带阻击张合。高顺得知后,为了声援张合所部,急令王濬率军从阜陵渡过长江攻打寻阳,以分蜀军契机。
文聘深怕寻阳有失,急率部返回驰援。张合所部顺利突过石亭进入庐江。两军在庐江之北鹊尾山相遇。张合素知文聘勇而多谋,况且此番大战,事关重大,是以不敢轻举妄动,只将兵马驻扎在鹊尾山北十五里处。
鹊尾山离庐江城只四十余里,它地如其名,山势走向,形如鹊尾一般,呈半弧状,整体颇为平缓。文聘得知张合已下令驻军,就知他不敢轻举妄动,于是用声东击西之计,成功诱敌出战。然后率领大军向鹊尾山北的汉军大营发动猛攻。
汉军本就兵少,又兼中计,是以难抵蜀兵之勇,连连溃败。张合与凌统分两路向鹊尾山撤退。文聘令潘平、文休、鲁淑三人率军追击凌统部,令老将全琮率贺固、陈表追击张合部。汉兵全无斗志,节节败退,张合与凌统在鹊尾山尖汇合。
文聘得知后,亲率本部精锐长戟兵对汉军发动突击,山上汉兵死伤惨重。文聘随后下令将鹊尾山团团围困,在山下挖了数百条沟壑,防止汉军逃窜。是要全歼张合所部。
此时山上汉军处境极其险恶,高顺闻报后大惊,急令关兴、张苞二将放弃攻打沿河防线,速速增援张合。彼时天进十月,庐江隶属南方,日头尚暖,这夜里忽然就降下大雪来。一夜之间,枫叶垂霜蕊,苍松挂冰凌。
次日依旧彤云密布,惨雾重浸,朔风凛凛吹袭,大雪没过膝盖。蜀军多是南方人氏,虽是多曾见雪,但那曾遇过这般大寒。皆被冻的毫无颜色,几乎举不起武器,弓弩之上更是结了厚厚一层坚冰。
而山上张合所部汉军尽是来自北方燕代之地,他们常年驻军塞外,是以能够承受酷寒天气。众军见天降大雪,以为苍天相助,于是军心大振。
张合为将多年,战略目光长远,认为机不可失,于是发动全军向四面突袭,一举就冲破蜀军封锁。随后关兴、张苞率援兵赶至。张合下令大军将蜀军反包围在鹊尾山上,双方在山顶展开恶战,一日不休。
当夜又下起大雪。汉军大多出至北方,尚能承受,而蜀军饥寒交迫,被冻死者多达五千余众,余者无不发病。
翌日,张合与凌统、张苞分三面围攻蜀军,独放开南面通往庐江的要道。山上蜀军得隙纷纷向庐江撤退。张合旋即发动总攻,蜀军一击即溃。关兴、牵弘、鞠进等将也引伏兵突出,冲杀逃奔的蜀兵。
通往庐江城四十余里的道路上血流成河,尸积满地。蜀将潘平、鲁淑、贺固当先战死。全绪、陈表被生擒活捉。文聘、全琮率数百骑逃亡庐江。而此刻王濬也已率军打破寻阳城,引军与高顺南北夹击庐江。
守将吕盖、吕煌战死,张迹、文岱自刎殉城。文聘逃至安丰镇上,吐血病逝。全琮与其子全寄并文休扮成难民从寻阳渡江逃至丹徒,而后隐世不出。至此蜀国江东六郡全部沦陷,以汉军大胜而告终。此战蜀国江东嫡系人马几乎损失殆尽。
高顺收复江东之后,即刻整顿军马,留王濬镇守江东。自引张合、凌统等将备兵八万顺水而下,直抵汉津与陆逊会师,两下合军围攻江陵。陆逊监造数十架投石机猛攻城池,守城军民奋勇抵挡,姜维又亲率战车出阵。双方激战一月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