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献连环卓布相戮 起兵火京郊俱乱(2/2)
卓慌忙夺剑拥抱道:“我戏你哉!”貂蝉扑倒卓怀中,嚎啕大哭道:“此必李儒之计也!儒与布交厚,故设此计;却不顾惜太师体面与贱妾性命。妾死也不从!”
卓道:“我甚喜爱姬姿貌,怎可割舍?”貂蝉道:“虽蒙太师怜爱,但恐此处不宜久居,必被吕布袭扰。”卓道:“明日我与你去泉坞居住,同受快乐。”蝉方收泪拜谢。
次早,李儒入见道:“今日良辰,可将貂蝉送与吕布。”卓道:“布与我有父子之分,不便赐与。我只不究其罪。你传我意,选十个美女赠于他便了。”儒道:“恩相不可为妇人所惑。”
卓变色道:“你爱妻肯赠于吕布否?貂蝉之事,再勿多言;言则必斩!”李儒见他发怒,遂拜辞而出,仰天叹道:“卓、布,皆要死于妇人之手矣!”就回家收拾细软,从长安北门而出,往后不知其踪去了。有诗叹道:
“高人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司徒王允见布对卓日渐生恨,密谓布道:“昔日公杀丁建阳而投董卓;今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罪恶贯盈,人神共愤。公可传天子诏往郿坞,宣卓入朝,伏兵诛之,力扶汉室,共作忠臣,尊意若何。”布当即尊之,刺臂出血。又寻来李肃,告之备细,肃允之。
当日,肃告之卓道:“汉帝决意退位,召去郿坞,立台禅让于太师。”卓大喜。
翌日,帝招董卓进朝,群臣各具朝服,迎谒于道。李肃手执宝剑扶车而行。到北掖门,军兵尽挡在门外,独有御车二十余人同入。董卓遥见王允等各执宝剑立于殿门,惊问肃道:“持剑是何意?”肃不应,推车直入。
王允见了,振臂高呼道:“反贼至此,武士何在?”两旁转出百余人,持戟挺槊刺之。卓重甲不入,伤臂坠车,大呼道:“我儿奉先何在?”
吕布从车后厉声喝道:“有诏讨贼!”一戟将卓刺死,李肃割头在手。吕布左手持戟,右手怀中取诏,大呼道:“奉诏讨贼臣董卓!其余不问!”众将尽皆欢呼。
王允喝道:“助卓为虐者,乃李儒也!谁可擒之?”李肃应声愿往,去不多时便返,说李儒不知去向。王允便命禁军四处追捕。又命将董卓尸首,号令通衢。
卓尸肥胖,看守尸军士以火置其脐中为灯,膏流满地。百姓过者,莫不手掷其头,足践其尸。王允又命吕布同王梭、李肃领兵五万,至泉坞抄籍董卓家产、人口。
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见董卓已死,引军投西凉去了。王允由此掌握大权,将貂蝉许配吕布,收吕布为义子。
且说李傕、郭汜、张济、樊稠逃居安定,使人至长安上表求赦。王允道:“董卓之所以跋扈,皆此四人相助;今虽大赦天下,独不赦此四人。”使者回报李傕。
张济道:“求赦不得,各自逃生可也。”谋士贾诩道:“诸君若弃军单行,沿路必为宵小所杀。不若诱本部军马,杀入长安与董太师报仇。大事若济,可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胜,走亦未迟。”
四人然其说,遂流言于西凉州道:“王允将欲洗荡此方之人矣!”众皆惊惶。乃复扬言道:“徒死无益,能从我反乎?”众皆愿从。
于是聚众十余万,分作四路,杀奔长安来。路逢董卓旧将中郎将牛辅,引军五千人,欲去与丈人报仇,李傕便与合兵,使为前驱。四人陆续进发。
王允闻四贼至,遂令吕布迎敌。不料董卓余党李蒙、王方在城中为贼内应,偷开城门,四路贼军一齐拥入。吕布左冲右突,拦挡不住,引数百骑往青琐门外,呼王允道:“势急矣!请司徒上马,同出关去,别图良策。”
王允慨然道:“若蒙社稷之灵,得安国家,我之愿也;若不获已,则允奉身以死。临难苟免,我不为也。为我谢关东诸公,努力以国家为念!”吕布再三相劝,王允只是不肯去。布无奈,只得引家眷与本部人马并陈宫往投袁术去了。
四贼入城,在宫中寻到王允,李傕道:“太师纵然有罪于天;我等何罪,如何不肯相赦?”王允大骂道:“逆贼何必多言!我王允今日有死而已!”四贼大怒,手起将王允剁为肉泥。又将王允一家老小尽皆屠杀殆尽,方才罢休。自此四贼又掌大权。
不过两月,金城太守马腾、西平太守韩遂召集凉州各部,起兵勤王;张济、樊稠二人引军御敌,皆被马腾之子马超所斩,西凉兵困住长安;韩遂用反间计离间李傕、郭汜成功,二贼内讧,西凉军打破长安,杀死二贼。
献帝混乱之中由张绣、贾诩护卫,逃出长安。张绣深得西凉军心,于路聚兵数万,欲重夺长安,扶帝登基,贾诩道:“为今天下之势,雍凉已乱。不如成立业之本,而中原曹操有雄霸之资,将军不如投奔曹操,或为中兴之臣。”
张绣从其说,遂引兵护卫圣驾直奔洛阳。贾诩又谏道:“将军引西凉雄兵入中原,定会被刘雄、曹操等人猜忌,难得保全。不若散去兵马,只身去投,以示忠心。”绣然之,遂散尽兵马,止留数百骑随行。未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