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曹孟德称霸兖州 孙文台匿玺背盟(2/3)
二人点兵对阵,管亥率军来迎,见了曹军这边模样,不由大笑道:“官军这般赢弱,也敢来交锋!”提刀率军杀来,曹仁出马截住,战无三合,大败而走。乐进上前接住,战不五合,也匆匆败回,曹军见贼将勇猛,撒腿便逃。管亥教擂鼓大进,直追至七坨谷内。
及入,谷内炮号震天飞,曹军众将从四面潮水般杀来,声势甚大。管亥与夏侯渊交战,斗十合左右,被渊一刀所斩,其余贼众皆降。操挥兵征进,各地贼兵望风而降,不过三月上下,招安到降兵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操择精锐者,号为“青州兵”,其余尽令归农。
操自此威名日重,便在兖州招贤纳士。有叔侄二人来投操:乃颍川颍阴人,姓荀,名彧,字文若,荀绲之子也;旧事袁绍,今弃绍投操;操与语大悦,道:“此我之子房也!”遂以为行军司马。
其侄荀攸,字公达,海内名士,曾拜黄门侍郎,后弃官归乡,今与其叔同投曹操,操以为行军教授。荀彧道:“某闻兖州有一贤士,今此人不知何在。”操问是谁,彧道:“乃东郡东阿人,姓程,名昱,字仲德。”操道:“我亦闻名久矣。”遂遣人于乡中寻问。访得他在山中读书,操拜请之。
程昱来见,曹操大喜。昱谓荀彧道:“某孤陋寡闻,不足当公之荐。公之乡人姓戏,双名志才,乃当今贤士,何不罗而致之?”彧猛省道:“我几忘却!”遂启操徵聘戏志才到兖州,共论天下之事。
又有一将引军数百人来投曹操:乃豫州沛国人,姓史,名涣,字公刘。操见其人弓马熟娴,武艺出众,命为点军司马。一日,夏侯惇引一大汉来见,操问何人,惇道:“此乃陈留人,姓典,名韦,勇力过人。旧跟张邈,与帐下人不和,手杀数十人,逃窜山中。我出射猎之时,见韦逐虎过涧,因收于军中。今特荐之于公。”
操道:“我观此人容貌魁梧,必有勇力。”夏侯惇道:“他曾为友报仇shā • rén,提头直出闹市,数百人不敢近。只今所使两枝铁戟,重八十斤,挟之上马,运使如飞。”操即令韦试之。
典韦挟戟骤马,往来驰骋。忽见帐下大旗为风所吹,岌岌欲倒,众军士挟持不定;韦下马,喝退众军,一手执定旗杆,立于风中,巍然不动。操道:“此古之恶来也!”遂命为帐前都尉,解身上锦袄及盔甲雕鞍赐之。操从此霸上兖州,无人敢撩。
却说刘雄见曹操回兖州去了,便径来寻孙坚,及在帐外,两人方见,互诉衷肠,就并肩在洛阳宫内散步。当夜星月交辉,紫微垣中,白气漫漫,于路但见琉璃尽碎,玉柱焦黑,雄叹道:“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至京城一空!”不觉泪下。
忽见五色光起于建章殿南,二人具吃了一惊,忙唤军士点起火把,下井打捞。片刻捞起一妇人尸首,虽然日久,其尸不烂:宫样装束,项下带一锦囊。取开看时,内有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启视之,乃一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雄大惊道:“此乃传国玉玺也。”遂与坚同回帐内。
孙坚部将程普道:“此玉是昔日卞和于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石上,着良工琢为玺,李斯篆此八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于其上。此正是传国之玺耳!”
刘雄长叹道:“玉玺在此,陛下还在董贼手中,该当如何?”坚道:“即是如此,我等自当保之,待日后迎回陛下,复还朝堂。”雄然之,既将玉玺交付孙坚,嘱咐道:“愿兄长万保不失。”坚拿了玉玺,即藏匿而起。二人又闲聊了些语,各自作辞。
及刘雄出帐,程普密谓坚道:“今天授主公之玺,必有登九五之分。此处不可久留,宜速回江东,别图大事。”坚思略片刻,道:“德谋之言正合我意。来日便辞别众人,托疾辞归。”商议已定,密谕军士勿得泄漏。
这厢雄回营里,急召诸将商议,言寻到玉玺之事。张飞道:“大哥何不纳之?”雄道:“玉玺乃国家重宝,我怎能起心私贪?”郭嘉道:“明公无此心,难保他人也无此心?我料孙文台明日必回江东,作图大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