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办学(3/4)
小号霰弹的最大有限距离就在一百五十步,也就是二百多米,在这个距离内基本上是没有活路的,就是身穿三层重甲也不行。随后马铖又试验了大号霰弹,这种炮弹的威力在四百米左右,对付骑兵也够了。
今天火炮试验马铖很满意,吩咐下去兵器局工匠开始开工生产。除了今天的轻型火炮外马铖还命令同时生产口径为十二厘米的中型火炮。
马铖的军制中一个千户就要有一个炮兵连,归一个百户统辖,装备这种轻型火炮十八门。一个游击也就是一个团三千人要配备一个中型火炮连,装备口径十二厘米的中型火炮十二门。参将层次的新军现在马铖还没有,神机营一共只有两个游击,不到六千人的规模,这就需要大小不同的火炮一百一十四门,依着兵工厂现在的原料供给,马铖估计这些就够生产一年的,所以马铖也就没下命令生产重型火炮。
火炮试验成功马铖很高兴,让徐振业给所有参与研制的工匠每人赏了十两银子。至于宋应星自然不会要这些银子的,不过马铖廉价的马屁却让宋应星十分高兴。毕竟能为大明添此利器也算青史留名了,所以宋应星心情十分不错。
马铖看到老师高兴赶紧上前恭维道:“老师,今
天新式火炮能试验成功都是老师的功劳!”
宋应星捻着胡须笑道:“那里,这都是大家的功劳,老夫只是居中协调而已!”
听宋应星说的谦虚,但是脸上可没半点谦虚的神态,马铖心中暗骂这个老家伙,这明明是老子提供的图纸,现在都变成你的功劳了!
“老师,等几年后弟子带着这种新式火炮北伐中原光复大明,到时候后世史书上必定记载这份大功有老师的一半!可是徒弟害怕将来。。。”马铖前面说的恭维话让宋应星很受用,但是后半句马铖话锋一转完全变了调。
宋应星听马铖这么说赶紧问道:“仲和,你有什么担心的?将来什么?”
“哎,老师,徒弟害怕将来老师这一身绝学失传,毕竟老师快要到耳顺之年,如果老师有个好歹这北伐大业可怎么办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