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宋明录 > 刑天 第96章 文明的獠牙

刑天 第96章 文明的獠牙(1/2)

目录

南朝此时也人才辈出,不说岳珂、赵葵、贾涉、曹友闻、余阶这些良将,或者史嵩之、真德秀、魏了翁、徐范、张行这些名士,便是贾似道、刘整这等少年也都足够天才优秀。

然而在他们的头上,还有一个更加老辣的枭雄存在,大宋平章军国事、宰相史弥远!要说南朝这些年不但紧跟大明脚步发展经济,便是军事的改制,以及北伐的建功,作为首相的史弥远其实都是劳苦功高的。但也正因如此,已渐入耳顺年龄的史弥远居然不可思议地开始膨胀起来。

北伐胜利后,岳珂固然坐上枢密使的位子,却被老史顺手夺去领军的实权。大宋平章军国事、宰相史弥远的威望一时无两,甚至连赵宋皇权都在他的面前黯然失色。

再等到大明骠骑大将军、卫将军东征新东方后,南朝那是连漠北的北伐历史都做了重新改写。史弥远成为北伐战事的主角,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非史平章莫属也!

岳珂、夏震、余阶都是领军北伐的将军之一,在史平章的英明领导下,些末战功还是有的。自然,作为史平章领导下的北伐友军,大明骠骑将军、卫将军等人也在北伐过程中发挥了一些小小的做用。至于后金的完颜陈和尚等人,特么就是他们这群蛮夷之辈,贪图蒙胡的蝇头小利,所以战场受贿,悄悄放跑了蒙酋窝阔台,那都是千古罪人呢!

极度膨胀的史弥远有充足的理由认为,在自己和侄子史嵩之的联手下,凭借“北伐之功”,自己封王固然可期,改制朝政体系也不是不可行。

比如宋皇就可以超越世俗的存在,而首相自然也可以世袭传家。据说东瀛的倭国就是这么干的,人家的天皇已经传世千年呢。我大宋如何就做不得?

再说,难道我大宋也一定要象毫无底蕴的大明国会山那样搞选举、拉选票、争议题、比嗓门、拍砖头,甚至拉帮结党,斯文扫地吗?

史弥远环顾朝堂上下,除了“窝囊使”岳枢密外,其他几乎都是自己人呢,朝廷改制可期啊!话说咱们老史家的祖坟风水就埋的很好呢。哈哈,哈哈!

但他显然忘记了一位老臣,黄裳。此老贵为帝师,却数十年醉心教育。而且极善保养,七十多岁了还能亲自教学物理。不过黄老一般是不掺和朝政的,所以他就被老史忽略了。

结果就是,在史弥远利用宁宗皇帝大行,欲行新帝废立事时。黄裳却在史嵩之、赵葵、余阶等人搀扶下走进朝堂。岳珂也一改昔日“窝囊使”的形象,牢牢控制了当值的班值卫。

这都是自然的,鄂国公岳珂可是近些年来,南朝参加对蒙胡大战、恶战最多,战功最卓越的传奇人物,其军中威望又岂是几支轻浮的史笔就能随意涂抹干净?

“永和九年,岁在葵丑暮春之初,南朝宁宗皇帝大行。首相史弥远欲废太子赵竑、改立伪皇子赵昀为帝。时有帝师黄裳入殿,承先皇旨扶太子赵竑即位,是为理宗。大明遣使致贺。”《大明史》

措手不及的宰相史弥远自然需要“致仕”,他和“伪皇子”赵昀一起被送到岚山恶人谷养老去了。老史打死都没想到,最后出卖他的人居然会是自己的亲侄子史嵩之。让他更不敢相信的是,已经数十年不掺和朝政的帝师黄裳,居然还能拥有那么巨大的朝堂影响力!

其实这事只能怪史弥远自己,谁叫你不象侄子史嵩之那样也去大明的岚山太学读书,或象黄裳那样经常去岚山访问,交好三老呢?

已经深刻理解了大明朝政运转体系的史嵩之,如何肯把自己的未来和已经被权势极度膨胀的叔叔捆绑一起?难道还想在青史上留下千古骂名吗?

自己又不是没和叔叔聊过这些话题,奈何叔叔早已被权势迷惑了双眼,铁了心要发扬光大史家。那就只好出卖喽?反正又不会整死人,恶人谷而已。

但无论如何,大宋的政改还要继续下去。因为随着“明联邦缔约国组织”的渐渐成型,南朝上下就顿时感觉到不小的压力和不安。这其实和谁当宰相无关,只和大宋朝廷的长治久安有关。

南朝最后的对策就是废除宰相职务,新成立内阁总领事衙门,由九位大学士牵头行政的局面。一应朝廷大事、人事都由内阁、六部长官等三十余人参与票决,宋皇垂拱而已。

此外废除荫补官员,朝廷各级官员完全由科举产生。官僚集团的更新换代就很快,不断有寒门子弟走上帝国的中央舞台,然后逐渐权贵化,然后再被新崛起的寒门取代。

这就保证了帝国的官员素养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当然,科举的读物也早已不再局限朱熹编著的《四书、五经》。申国公吕祖谦、琅琊郡侯吕祖安合著的《六论、一录》可是他们在东南的明招山上实践成书的呢,那一样是俺们大宋的智慧结晶!帝师黄裳如是总结道。

总之,南朝的行政体系非常聪明地避免了大明国会山上的种种斯文扫地,而又同样达到了群策、群议的良好效果。当然代价就是内阁大学士们九龙治水,各管一摊。那个决策效率,就完全无法比较从前皇权或相权的乾纲独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