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天 第66章 骑在中原头上的和林(2/2)
继续研究历史中关于漠北的战列发现。汉朝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攻击匈奴的地方,或许也是这两块地方?卫青所到赵信城,应该就是和林吧?至于霍去病的狼居胥山,那大约也不会离胪朐河太远。
狼居胥啊?哥俩对视一眼。
“这个,这个嘛,三哥哈,您看跑这趟还是我来吧阿好?话说您贵为一国之君,不宜远征呐。”吕少安又在耍赖、撒娇了。
那么现在就是怎么过去的问题。百万大军北伐可定不行,必须精兵悍将快速突击才行。
而且需要拣选一处攻守兼备的大本营作为战事起点。哥俩仔细分析金国提供的资料,在和蒙胡投诚人员资料一比对,这地方就定下了,就在伊林!
从燕京走卢沟河,接洋河到奉圣州两百里,奉圣州走到会和堡一百八十里,这是水路,可以利用洋河、西洋河运输物资。
再从会和堡经过白水泊到官山两百五十里,到这一段道路可以组织陆地运输。大明行军,最是重视辎重运输问题。前年大兄是他轻骑突进,所以不太考虑后勤问题。如今要远征漠北,就必须仔细评估好,不能留下隐患。
说到岱海前线的军队行军,可以从朔州到岱海两百八十里,云中到岱海一百五十里,岱海到官山有两条岔路,七八十里。也就是说,朔州及岱海前线的大军要北移到官山扎营,太原、朔州的军中物资自然可以携带过去。
但是河南等中原之地却距离太远,而且如今的河南、河东、漠南都被蒙胡折腾数年,早已残破不堪,却是不能指望就地征收北伐的物资。
这些战争物资大多还是要靠山东、两淮的老六郡筹措,然后走燕京的卢沟河及滦河两条水路发送到奉圣州和恒州的北羊城。再从这两个地方集散物资到官山。然后从官山一路翻过阴山后,到伊林六百里。
其中北线滦河水运到北羊城,然后经鸳鸯泊、白水泊到官山要四百八十里,还不如以后直接沿长城出塞,运抵伊林更加合适,所以早期只能作为预备物资集散地使用。
伊林有额仁淖尔湖,北面有一条宽阔的季节河流,南面背靠长城,翻过长城三百五十里大约就是净州、天山。而且这里牧场、湖泊众多,也便于防守,那么北伐大本营肯定设在这个地方了。
从会和堡经过白水泊、官山到伊林,大约七百五十里陆地运输,要多少民夫、骡马,需要认真计算。此后伊林到敖包山三百五十里,敖包山到梼余山三百五十,梼余山到胪朐河畔一百五十里。
再从敖包山分兵经曲薛兀儿泽、汪吉河去和林一千三百里。这些地方戈壁较多,水源稀少,也是行军真正凶险地方。只能学大兄的法子,轻骑突袭。
哥俩也不是没研究过其他通道,一条要远出西域,还是算了,绕行更远。只能派人到西辽说明大概,要不要出兵他们随意。
另外一条走霍去病北伐旧路,也是大兄前年走过的那条。大约是经鸳鸯泊到恒州,继续东去临潢,再北下沿着捕鱼儿海子等草原牧场转进,最后一路沿胪朐河下游上行。
这个就有点太远了,足足三千里呢,实在没必要。那条路最好还是从辽东出兵佯攻即可,可以边打边谈,不过浪费时总理一点口水而已。
大明不比大汉时候,几十万人远征一次就掏空家底。运输能力也十分单薄,所以才要分兵几处就食。如今俺们大明最引以为傲的,可不就是后勤和财力、物力充足嘛!
但是二人在考虑远征军的进军便捷时,更要考虑内陆补给的便捷。
从燕京到白水泊不算最近,但从淮南、汴梁、徐州、沧州到燕京却有水路相通,岚山到沧州则有铁路。这才是大规模运输能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