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天 第56章 国联盟约(2/2)
有鉴于卫将军襄阳之战的“失利”,宋明枢密院都曾经认真分析过战事“失利”的原因。按说,卫将军与南朝联兵是十四万大军,都是精锐队伍,甚至卫将军的军中八连数量都密集到排级单位了。论战将,宋明这里是卫将军、赵葵、贾渉、岳珂四员大将,蒙胡只有窝阔台和术彻台两人。
可依然被窝阔台的七万大军连破十三个大营,溃围而出,战损对比是四万八对两万四,宋明联军明显吃亏。或许对于南朝军队来说,这个战绩已经不错了。
在他们看来,就蒙胡骑兵那气势,战损比低于五都不算输。但对于大明和卫将军,这却是不折不扣的一场大败!战败原因很清楚,两国的联军没有统一指挥权限,导致战场信息不畅,互相判断失误造成。这一点大家都明白、认同。
很明显,联合国军目前主要还是依靠吕轻侯为代表的大明军事力量作战,因此本次战争的指挥权无疑归属吕轻侯将军。联军这次过来,也存了军事学习的想法。
但是以后呢?是否需要组织一支军队,用于对内部国家间发生矛盾时的战场观察,有无滥杀平民?或停火监督,双方脱离接触,坐下来谈判?
这个主要还是受到乾贞四年的宋金战争影响。那次大战虽然轰轰烈烈,但是死伤和破坏却不算惨重。因为大明及时发布的声明让民间损失降低到最低点。战争过程中“安全区”的划定让双方战场失败的士兵生命都得到保护,而战后的托管也的确对两国的安全发挥了关键作用。
各国对前面几条都没太大异议,但对于第五条却存有疑虑。
即便时少章一再保证这支联合军队绝对不存在政治立场,且大明无意在其中占比过大,也仍然纷争不休。比如说最简单问题,究竟多大的联军规模才能满足需要?
联军平时驻地在哪,是集中驻扎还是分布驻扎?兵源是各国分摊,还是按人口比例分摊?养军的军费是按出兵比例负责还是反之?这就是“出工不出钱,出钱不出工”的翻版嘛。
这个还真不好说。大家一致同意,留待明年再讨论。
这就是流传后世的联合国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再有一些程序问题,比如各国可以自由表决是否加入某个条款,但一旦通过表决,就不能再重复讨论同类话题。绝不能把这些通过的条款当成条件今天加入,明天退出,或后天马上修订等等。
这是自然的。总体看,这的确是一次伟大的会议、成功的会议。这种结盟的模式从表面上看起来,很大程度上类似周王朝的天下分封制度,但实际上完全不同。
最根本的区别是:一个是自上而下的分封,一个是自下而上的联邦。途径不一样,那么不管格式如何相似,其本质都是不同的。
大约就这么无营养地讨论了几个月左右,各国的回复基本也就到了。
大体上的一些论断都得到认同,于是,有时少章出头牵起的联合国家共同体宣言通过宣读。
各国代表认真地在多达三十份的文件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大名,并盖章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