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天 第26章 领兵能力(1/2)
因为大明一直走精兵路线。鉴于潘子善、吕寿年的教训,枢密院认为盲目扩军而不加以必要的训练,以及拥有合适比例的军官、老兵压阵,那就根本谈不上战力的提高,甚至会降低军队战力!
因此,目前的大明的一线武备还处于控制状态,只是提高了军工产出能力而已。毕竟蒙胡军队也没有盲目扩编,现在他们的兵力数量也还赶不上岚山的军事规模嘛。
在枢密院眼里,一个兵那就是一个兵!哪怕你是蒙胡这种跨世纪的彪悍骑兵,也只能和大明的兵一对一。绝无什么三比一、五比一的无聊说法。
甚至哪怕是大明的厢军,他也要一比一地怼上蒙胡的骑兵!
而且,枢密院认为,即便是吕延年、吕少安这样的优秀军事人才,他们初期在各自战区中能够接纳的军队也不宜超过十五万,而其直接战役指挥的军队最好也不要超过五六万人。
至于时少章、陈韡、杜杲,枢密院认为他们继续历练之后,或许能指挥三四万人。而朱棣、耶律留哥等人,能指挥两三万人的部队作战就很不错了。
事实上,这根本就不是枢密院在轻视他们。从录事参军司的分析看,铁木真的最大指挥能力也就六七万人而已。窝阔台、木华黎也多在四五万人左右,再多就必须分兵了。
枢密院对于吕轻侯能指挥多少人并不看重,他能带着队伍跑多远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三万骑兵已经是他的指挥极限。
像南朝或金国那样,一个将军就随便指挥几十万大军,在枢密院看来就是作死的节奏。事实上,他们的确是在作死,败仗打的一个接一个的。
去年金蒙的野狐岭之战就是明例。独吉思忠也好、完颜承裕也罢,他们在之前的作战指挥能力还是相当彪悍的,抗蒙的御敌思路也都是非常清晰的。
但是结果呢?野狐岭上几十万大军在握之后,他们反而不会打仗了。战略、战术的失误过错一个连着一个犯下来,直到把大金的几十万大军葬送得干干净净!
难道他们不会打仗吗?难道他们之前的战功都是水泡泡吹大吗?显然不是。
录事参军司认为,象独吉思忠、完颜承裕他们,只是因为手里掌握的兵太多了,指挥失控,所以才会打败仗!所以枢密院非常反对吕少安、吕延年的战区扩军计划。
话说你又带不了这么多兵,那你还要过去干啥?领着夸街、唱戏啊?
甚至录事参军司在分析昔日岳武穆、金兀术、刘琦、韩世忠这些名将的战例时也发现,他们的胜仗也几乎都是在几万人马的状态下取得。
壁如金兀术,领一支数万大军就能横行天下,“搜山检海捉赵构”。但他一旦拥兵十万,往往立马就是一场惨败收场。而海陵王完颜亮也同样如此,六十万大军没几下子就败光了。
真的只是虞允文太会打仗吗?一个从来没带过兵的文官?有多能打?
当然,枢密院把录事参军的这句话从报告里特意删掉了。这话就不能说给吕少安听,俺特么也没带过兵,去年一样打了胜仗!再说时少章也会表示不服的,你行你来啊?
总之枢密院的报告认为,即便再往前追溯前朝的话,霍去病、曹操、周瑜、诸葛亮、狄青等人,他们也是在几万人规模战事中的战果最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