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干戚 第七十六章 皇家科学院(1/2)
作为大明科技的奠基人,随着年龄增加,人到中年的欧阳晚晴也日渐厌烦了那些科技研发活动。
现在她更有兴趣的是不断改造她的岚山别院。什么自来水、人造喷泉、甚至太阳能热水器都被她相继捣鼓出来。为的不过是想找回一些前世的生活节奏。
吕祖安曾取笑欧阳开始惰政、进入腐朽的资本主义生活模式。欧阳不满地斜了夫君一眼:“以老娘看来,这大明第一惰政的人,只怕还是另有父子其人吧?”
一般这个时候,吕祖安、吕少安父子就要尴尬不已。吕左使更是摸摸鼻子,无话可说。
欧阳说的再真实不过了。吕祖安打从在岚山的第一天开始,始终想的就是如何减少自己的工作量问题,美其名曰“给别人实践的机会”。甚至他设计的大明体系架构,每个细节上也都体现出他的“不管部长”身份。用本书作者的话说:“吕祖安这只猪脚,一生都在努力地追求懒惰!”
吕少安别看平时多淘气,自己也经常会在父亲面前大发谬论,但他却容不得别人也来非议父亲。因此就非常不满地瞪了作者一眼,要不“你行你来啊?”
作者顿时无语,干脆就不再理他,暗自腹诽说你吕少安又能比你爹好到哪里?
国会山都特意把海州知府的位子腾出来,就为了让你施展一下淮南的治理手段,看看能否把岚山的生活水准再提高些。也让那些平素劳苦功高,日理万机的议员、官员们能跟风享受一下生活的。但你这货却三番五次推脱,躲在别院里就是不出门。信不信俺立马就安排你二伯来捉你去教书!
其实欧阳的所谓惰政乃是一种必然。任谁一辈子自主抓一切,别人却无法插手的话。那么他总归会有热情消散的时候,惰政就是必然。所谓秦皇汉武,历代明君,哪个不是这样过来的?
要想让大明脱离这种宿命,那么吕祖安的制度设计,欧阳的适时惰政,其实都正当其时。
大明不是没有人才,就算开始创世时代人才匮乏。经过连续二十余年的大力培养,那是甚样的人才都不再稀缺了。如今主抓岚山科技发展的尖端部门并非岚山太学,而是皇家科学院。
为了更好站稳科技、文华前沿。早在乾贞元年,张大学士就已经把之前徒有虚名,类似沙龙聚会式的“大明皇家学院”改制为“皇家科学院”,那就是不再局限大明的意思。
国会山却从来都不觉得皇家科学院有义务帮着南北两朝去培养人才。特别是和宋金两朝和议后,特么这代培生的名额也给的太多了吧?为了保障教学质量,还要减少大明学子的名额?内阁和皇家科学院几乎被国会、民间团体的口水炮轰成筛子!
说老实话,若不是吕左使这些年积攒的民间威望太过雄厚,坚决支持内阁决策。加上乔左相的粉丝团们无脑支持,恐怕咱们的老乔同志早就被国会弹劾下台若干次了!
大明建政之初的理想,就是为了打造一块文明样板。这个使命吕左使和岚山众人可从未忘记。而且,相比南北两朝的逐渐开放、进步,大明所得其实更多。
“这个叫软实力,有了它,大明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吕左使志得意满啊。
皇家科学院在名义上也是一所学院,但其实与岚山太学完全不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