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宋明录 > 第二部 干戚 第三十五章 圣人归去

第二部 干戚 第三十五章 圣人归去(2/2)

目录

这个原本在十四年前就该离世的一代大儒、理学圣人,被吕祖安、欧阳、张从正等人强行留在人间。其一生厄运就此消散,总算在最后关头获得欢喜、圆满。

因为吕祖谦的遗言,此生愿以宋臣始终,所以岚山并没有给他上尊号。只是在后来的铸币时,用了吕祖谦的头像作为纪念。

庆元二年正月,南朝谥吕祖谦曰“文成”,追封太师、“申国公”,配享孔庙。

吕祖谦生于绍兴七年三月十七日。家族九世仕宋,三世为相。族人世为朝廷命官,从无断绝,历朝殊不多见。除官位显赫外,明招山吕氏在学业上也颇有建树,家登学案者七世十七人,有中原文献之传。“祖谦之学本之家庭,尤长于《春秋》、《左传》学,著述等身。有《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数十著作。晚年更主笔编纂左使《六论》成书,与左使、朱熹合著《近思录》,皆此后千年教科之根基也。”《新宋史》

隆兴元年四月,吕祖谦先中博学宏词科,当年又中进士,史无多见。孝宗特下诏减二年磨勘,堂除差遣。“尔两科皆优选,宜有以旌其能,资叙超升,是亦常典,可特授左从政郎,差遣如故。”

史臣特注:“祖谦既中选,赐同进士出身,相继放进士榜,又登上第,故有是命。”《新宋史》

此外,同代学问大家、文学翘楚们也纷纷评价,追思不已。北岚山先生吕祖安赞曰:

“宋乾、淳以后,学派分而为三。朱学以格物致知,陆学以明心,吕学则兼取其长,而复以中原文献之统润色之。其门庭径路虽别,然归宿于圣人则一也。

大兄祖谦学以关、洛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涘。心平气和,不立崖异,一时英伟卓荦之士皆归心焉。其治学也,平心易气,不欲逞口舌以与诸公角,大约在陶铸同类以渐化其偏,宰相之量也。其所讲画,将以开物成务,既卧病,而任重道远之意不衰。居家之政,皆可为后世法。”《大明史》

大明皇家科学院院长、大学士张从正赞曰:“申国公吕於《四书五经》、《六论一录》实有成全、圆润之功,于十七史皆有详节。故词多根柢,不涉游谈。所撰文章关键,於体格源流,具有心解。故诸体虽豪迈骏发,而不失作者典型,亦无语录为文之习。南朝诸儒中,可谓衔华佩实。”《大明史》

大明枢密使,龙川先生陈亮赞曰:“乾道间,东莱吕伯恭、新安朱元晦、及荆州鼎立,堪为一代学者宗师。”《大明史》

南朝文坛盟主周必大赞曰:“吕太师涵养久,知典故,不但文字之工。”《新宋史》

理学大家朱熹赞曰:“学如伯恭,方是能变化气质。”《新宋史》

《大明史》载有明王吕延年在他的《回忆录》中曾经这样描述父亲的一生:

“先父于绍兴三十二年丧妻子。隆兴元年连中博学宏词科、进士及第两科。

乾道二年丧母,先父守丧中以教授学子为业。乾道五年再失妻女。

乾道八年丧父,守丧中仍以教授学子和著述为事。

淳熙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先母芮氏去世。

越二年,淳熙八年七月,先父病危,赖亚父等人驰援救愈,此后专注《六论、一录》之整理。是开后世千年之文华、科技先河。

庆元元年九月九日,先父仙逝,享年六十岁。

先父一生厄运不断,然志气不坠,终于文华大成,独树一帜。

门下从学者四千余人,史书有迹弟子逾千人,卓越大成者八十余人。

先父一生无愧于宋之纯臣。

先父思想光芒照耀大明千秋,为本朝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是当代卓越之思想家、教育家。

先父思想,永垂不朽!”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