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干戚 第二十七章 狮子搏兔(2/2)
结合历史的经验,以及眼下的情报分析。吕祖安认为,无论如何,文艺青年完颜璟都不是那种喜欢节约过日子的人。当然了,他体恤百姓疾苦,也不愿收重税。他还有很多不省事的叔叔们需要去照看、防范。他更是一直在设法压制蒙胡的崛起。那么,他还能有多少闲钱来岚山嘚瑟?
完颜璟当然也清楚自己的处境。日子嘛,艰难归艰难,事情该办的还是要努力办好。想来任何人只要坐上“皇帝”的座位上,除非别人拿着刀子拖拽,否则就绝对没有想自己下来的。
无论完颜璟多么迷恋文艺,但既然坐上皇帝这位子,自然也要生出很多历史责任感这种虚妄东西,绝不会仅仅满足眼前的“明君”虚名。一个连南北都没混一的皇帝,也好意思自称明君?
很明显,如今的南北两朝都是“明君”辈出的。即便是小小岚山,那也有“岚山三老”这等天下奇才坐镇。因此,完颜璟一点不敢小瞧南朝的赢弱,和岚山的渺小。
身为帝王明君,那几乎就没有完全不懂兵的。小皇帝完颜璟自然也读过“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这等兵家名句。这可不是书生妄言,都有大道理的。
当年祖上能够席卷辽东,那是凭自家一股子初生牛犊的朝气、锐气,及部属间的万众一心。加上辽国百年以降的文恬武嬉,这才有了“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故事。
不过这说的也只是祖上的荣光,而不是朕如今的大金国。近百年的温柔乡里,自家军队究竟还能剩下多少悍勇之气,那是谁也说不清的。
人如果一直都没有退路,那就只能拼命。你能给他个大饼过活下去都值得拼命,甚至有时画个大饼都行,“望梅止渴”嘛。祖上不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吗?然而人一旦有了退路,有了财富,再想要他拼命,那代价就不是大饼能解决的,因为他也有。
这时刺激他的只能是更多的金银、财富、特权、土地。还必须是有保障、无风险的那种。至于拼命,有那必要吗?更何况,若是连退路都没安排稳妥,那更一切不必再谈了。
海陵王六十万大军南征呢,结果一朝溃散。为啥?因为大伙都觉得跟着海陵王没盼头啊。无论打生打死,新的朝廷都不会认你!那你还瞎忙活啥?
完颜璟登基之前,历经了十几年的帝王专属教育。这种教育昔年的宋徽宗可没享受到,所以他才得了句“万般皆会,唯独不会当皇帝”的评语。那时大宋接受过帝王养成教育的人,是他的短命哥哥“哲宗”皇帝。在徽宗当上皇帝之前,甚至连备胎都不算。
故而,所谓小皇帝是徽宗“转世”之说,也不过世人戏语而已。
当然,完颜璟的好运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他完全没意识到,他的对手不再是南朝的皇帝,而是拥有了此后千年文明沉淀润养而成的穿货吕祖安。特么这种量级的代差也太大了吧?
“因为无知,所以无畏”。完颜璟在书房里来回踱步,仔细斟酌、推敲此次征伐岚山的每一个细节。直到他也自认万全了,才长舒一口气。
轻敌,那就是自找败亡的意思。无论岚山实力如何,朝廷都要全力以赴,狮子搏兔!
但很显然,完颜璟没去过岚山。他对岚山的一切认知,全部来自于国相胥持国,及朝廷诸公各种似是而非的情报支持。这自然不该是一个高级统帅所该犯的错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正军略大家,有几个是不亲临前线的?不过因为完颜璟是皇帝,所以一般也没人敢让他亲去前线搞侦察。这要多么脑残的大臣才能提出这种建议?今天您还没吃聪明豆吧?
拿下岚山,凭借岚山的生发手段积蓄财力、科技、武备,完颜璟有理由认为自己足以混一南北。从此天下归心,再次开创一个汉唐风度的铁血帝国。
完颜璟兴奋地挥舞一下手中的短枪,扣动扳机。一声轰鸣之后,百步之外的一只呆头鹅于是更加呆滞了良久。末了大约还是没想透因果,干脆晃晃硕大脑袋,“嘎嘎”长歌两声,跳入水池游走了。
嗯嗯,不错!这短枪据说世上只有两把,南北皇帝各持其一。连岚山的吕祖安、吕延年都不敢持有。完颜璟对此很自信,这本就是帝王之物。他们哪怕兴风作浪,那也还是很知道分寸的。
所以,完颜璟其实对所谓的岚山三老等人,以及那些明招山的青年才俊都是很欣赏的。
都是人才啊,几年时间就把岚山一块边鄙之地治理的如此兴旺、富足。这种能力,正是大金比之南朝有所不如的地方。所以小皇帝绝对没有想要彻底清剿、消灭岚山的计划。
对于岚山的那些头头脑脑们,自然也不是要抓了砍头。开玩笑,朕还指望他们以后继续治理地方,到处下金蛋呢!
相反,在金国皇帝陛下的计划里,他之所以要集中优势兵力打一架,最少要把岚山的战力耗到油尽灯枯。然后再给出个台阶,很体贴地接受岚山的请降。
皇帝要的,是岚山真正的臣服!
象吕祖安夫妇、张从正、吕轻侯等人,那不但不能伤害,还要大大地加以封赏。只要能把岚山的成就延续下去,为大金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和钱粮,让自己早日实现混一天下的梦想,给吕祖安封王都没问题。甚至完颜景都已经准备好了:琅琊王!
可惜吕祖安和他的岚山议会并不知道金国皇帝的终极计划。
所以说,很多时候,沟通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