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干戚 第八章 左使的勾当(2/2)
吕祖安与欧阳偶有空闲,也会凑在一起搜肠刮肚,将后世那些离奇委屈的冤假错案的时间、地点、人物全都乱七八糟地移植到岚山、赣榆、莒南、驹山、海阳这等附近的地方。
话说海曲贫女窦娥为蔡婆家童养媳,婚后两年蔡家儿子病死。蔡婆向庸医赛卢医索债,被赛卢医骗至郊外谋害,却被地痞张驴儿父子撞见。赛卢医惊走后,张驴儿父子强迫蔡婆与窦娥招他父子入赘,窦娥坚决不从。为与窦娥成婚,张驴儿黑了心想要毒死蔡婆,结果误把亲爹老张毒死了。
错金错处,张驴儿索性以“药死公公”为名告官海曲县衙,上下打点,可怜贞洁烈女,却被地方贪官横加迫害,屈斩而亡。窦娥临刑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
又有曲阳士子杨乃武应乡试中举,摆宴庆贺。房客葛齐全有妻毕秀姑颇有姿色,人称"小白菜"。海州知府高某人的妻弟刘纨绔贪恋美色,用mí • yào奸污了毕秀姑,又把她丈夫葛齐全毒死。又因为刘纨绔素与杨乃武不睦,贪他家产。索性再施展“移花接木”手段,把杨乃武骗至毒杀案场,告以“谋夫夺妇”定拟杨乃武死罪。
杨乃武和妻子詹氏不服,屡屡上诉,历时二年,前后几十堂。皆因刘纨绔上下疏通贿赂,姐夫高知府一手遮天,地方官员为保住面子和官位,以致官官相护,依旧判定杨乃武死罪。
此举激起海州士绅公愤,民意汹汹。高知府又怕激起民乱,不得已乃重修此案,定夺杨乃武无罪释放。此后并以此案为政绩,自居“高青天”?
可怜杨乃武出狱之日,目睹毕秀姑被强行削发为尼。他自己虽保住命,却也一身伤残,几为废人,连举人功名也难恢复。所谓“一曲冤歌传曲阳,长伴遗恨高青天”!
再者阿甘乃盐仓城一闲汉,因为地方海匪为患,地方官员受朝廷责问。他们不敢去剿匪,却胡乱将阿甘等一众闲汉作为嫌犯拘押。
此后又以尼姑、美酒诱惑这些闲汉自承匪首,所谓“和尚摸得,阿甘如何摸不得?”然后又编造了“我手持钢鞭将你打”的吃早饭暗语,哄骗他们一起签字画押,上报朝廷了事。
结果阿甘一众闲汉被处死顶罪时,那杆子海匪却又再来打劫地方!由此才知道海州地方吏治竟然如此腐败,草菅人命!
又让刘二祖收集一些真正的地方豪强、官员欺压百姓事迹。这事简单,从老乡绅曲洋、刀笔吏老姜、江湖豪侠李十三等人嘴里吐出的地方秘闻,真实性不用怀疑,只需把时间改动一下而已。
明昭山一干才子也是连夜突击加班,排演剧情传唱四方。吕祖安才发现这些年辅广在江湖上招徕的奇人异士的确不少。什么杜仁杰的词曲,孙惟信的唱功。很快就在各地茶楼酒肆中小有名气。
这些故事原本就以凄凉、悲惨的剧情传世,又集中在海曲、盐仓、曲阳、驹山这等偏僻小地方,谁辩真假?彼辈到处传唱后,四方民间沸沸扬扬,一时真假难辨。
南北两朝,无论仕林、民间,闻者无不落泪太息,怜悯草民无辜,痛恨官吏残暴。这还有人间王法吗?这些地方官员豪强,当真死不足惜!
张从正就觉得很不耐烦,哈官吃早饭而已,有必要这么麻烦吗?而且还要他现在不出头,以防万一吕左使失败了,他“张义士”再来拨乱反正?这也罢了,这些冤假错案又是咋回事?
地方官员就算贪蠹王法,可他们有处死案犯的权力吗?那都要上报朝廷,有底根的。上面随便一查验,就知道你吕左使在冤枉好人了,到时你如何收场?
“收场?”吕祖安觉得搞笑。到那时候这岚山就是咱弟兄们的岚山了,咱想给谁平反那都成,轮的到他人吗?再说,俺这本来就是要冤枉他们的,俺有过否认吗?
吕祖安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要“师出有名”啊。按照岚山目前实力,以岚山部分少年的想法,便是席卷山东也未必不可。但是吕祖安还是要求慢慢来。席卷山东当然容易,但之后呢?战事总归要结束吧?民生总归要料理吧?商贸总归要发展吧?
难道象历史这个时代里的山东明教组织,就是所谓的红袄军那样流星般崛起,又如流星般熄灭?所过之地如遭蝗灾?一大堆人蹲驹山岛上守着金银财宝却没粮食吃,然后“人率相食”?事后海州府残民不足百户?甚至连驻守的官军都要四处挖野菜充饥?特么那不是造孽嘛!
更关键的是,无论多么的不靠谱,或者说多么的空洞套话,战争胜负的最后关键始终是民心!
岳飞能打,可为什么就被朝廷弄死了呢?南宋此后又曾数次组织北伐,“解民倒悬之苦”,可为什么总是失败?为什么他们要“解救”的百姓会奋起反击他们?
吕祖安知道,此时金国正是其吏治最好的时代,也是国家最稳定,民赋最低的时代。金国统治的合法性从未象现在这样被民间承认过。当然之后也没有,张从正的“我大金”就是典型代表。
这个时候想要在金国割据,占领一块地方,其行为、主张当然要比金国朝廷更加正义、更加合理、更加合法才行。不然俺以后怎么出去见人呐?
如今“南晦翁、北岚山、东莱吕、西象山”,早已传唱东南,成为士林佳话了。合着俺这位“北岚山”先生,就该这么不待见人吗?
其实陈亮更郁闷,咋传着传着,就把他这“陈龙川”给整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