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宋明录 > 第二部 干戚 第七章 兵工之王者

第二部 干戚 第七章 兵工之王者(1/2)

目录

第二部干戚第七章军械之王者

想要攻城略地,便要制造器械,军队的制式武器怎么配置就摆在面前。

早在淳熙十二年底,在岚山冶炼钢铁的工艺问题得到解决后,欧阳等人就开始全心投入到武器研发的事务中。不然炼钢铁干嘛?玩过家家啊?

一开始的军士防护器械主要还是蒙了铁皮的木盾,和衬了丝帛的皮甲。得益于岚山猪皮的大量库存、积压,如今想装备出几千套皮甲还是能轻松办到。

军服主要布料就采用青灰色,充分利用了草木灰的本色。关于这个,其实还是吕祖安、欧阳的迷信思想作怪。在他俩看开,读遍史书,能够象前世那支穿着青灰色军服,佩戴五角红星的逆反天下的队伍,别无分店。哪怕汉光武刘秀都不行!如今模仿一下,或许就能得个个好兆头呢!

军装外罩棕褐色皮甲。竹藤条编制的帽子,内衬丝帛,有点类似前世工地的安全帽,不过就更结实些而已。或有人问,为何要在头盔正中缀个红色的五角星铁片?那就是怕你戴反方向了,而且脑门的防护很重要好不?吕祖安不负责任地瞎几巴解释道。虽说红色的油漆在这年代价值不菲,不过吕大官人喜唤,那也就随他了。

此外则是白色绑腿布,黑色军鞋。据张从正解释,白色绑腿不光利于长途行军保护腿部肌肉抽搐,作战时一旦负伤,还能临时作为裹伤的药带使用。

整体看,岚山初期的军伍装备在战场上想要应付敌方直面的弓弩射击、或刀砍斧剁还是不行的。但说要应付抛射的流箭、骑兵的滑刀劈砍,堪堪还能有些作用。

毕竟,真正战场上,想要瞄准哪个人去射击,或是对准某人的脑门来一招力劈华山,总是不多见的。最关键是装备成本低,眼下岚山有限的钢铁此时主要还是用于制造火器、刀枪、箭弩。

战刀的铸造不是难事,因为岚山钢铁的冶炼技术摆在那儿,想要做那种吹毛利刃的传家宝贝虽说不足,但一般军阵之间,质量却绰绰有余。所谓王对王,刀对刀,那一般都是宋金兵器被岚山战刀一削两断的下场。所以就直接仿制唐刀,只是刀脊略厚些。

欧阳选用了两种钢材三片包夹打造,即用两片弹性钢做刀身,包夹一片硬钢做刃。战刀的淬火方法也试过几种,什么水油混合淬火、黄泥浆淬火等等不一而足。欧阳甚至还复配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液体做淬火对比,最终还是选用黄泥浆的淬火工艺。

原因也简单,这个淬火工艺简单,制造流程容易拿捏。淬火后的刀身再使用黄泥包覆退火即可,因此刀身稍稍有些弯曲。全刀长三尺二寸,其中刃长二尺三寸尺,刃宽一寸,刃厚三分。又以枣木为刀柄、刀鞘,刀柄长九寸,全刀重三斤六两。吕祖安试过,挥舞、砍劈都相当称手。

至于吕轻侯、朱棣这几个天天乱嚷嚷,嫌弃战刀太轻的混球,干脆就不给他们配刀,弄几把铁锤给他们好了!只要能搜集到四个人,然后咱们来段八大锤锤镇海阳城?话说这段子不错。

长枪标长一丈四尺,其中刃长二尺,径宽一寸。三棱枪刃,枪头接近枪锋处先变宽,然后收窄至枪锋,穿透力强,又名透甲枪,端得歹毒无比,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姜无涯的设计。

枪柄采用“积竹木柲”工艺。以枳木为芯,外以胶粘贴上几层竹片,复以丝线或藤皮缠绕,最后外涂生漆制成。弯而不折、刚韧兼具。整枪总重四斤七两。

不过因为枪杆制造不易,所以乡兵使用的长枪就用一根白蜡杆做枪柄。“特么练练手而已,要那么好干嘛”?张从正冲着戚如圭咆哮道。

盾牌分为两种,一种是步兵小圆盾,径二尺一寸,重五斤六两。可以遮蔽一个人的大半身,三层木片纵横涂胶后钉成一片,烤热入模压制出凸面。外包铁皮,复以铁条箍边,而且边沿锋利。

真要面对敌方轻骑冲阵到近前时,一声令下,士兵一起面向骑兵抛出圆盾,遮天蔽日,动能十足,什么样的轻骑都要斩落马下。即便没落马的,不是还有人投掷手榴弹吗?那玩意更嚣张。

大盾则是用来布阵使用,重七十斤三两。底端有铁锥插地,作战时需要两个人架住。此外还参考后世戚家军的竹筅,长达两三丈,头上枝丫都故意削出尖刺。

军卒列阵则以伍为基本作战单位,无论对付骑兵还是步兵,一个用竹筅先扫过去,阻一阻敌军攻势、速度,两个刀手负责顶住大盾,两个长枪手从两旁伸出长枪刺杀敌军。弩手单独成伍,被集中使用。真到了短兵相接时,这些弩手同样可以持战刀、长枪上前助力伤敌。

到了两宋时代,火药已经开始被小规模使用于战场上。欧阳也只是把火药杀伤力提升些,效果却很难说开心。吕祖安很焦躁,不停地埋怨欧阳,你说步枪、大炮咱也暂时不去指望,但是手榴弹和火箭炮应该还是可以玩票的吧?欧阳凤眼一瞪,“你行你来”!

为了降低手榴弹成本,按吕祖安要求,先用陶土制成弹壳烧制成陶,然后挖出模范,将陶壳倒置范中,外表浇筑生铁水。弹片用料专选了碳、硫含量高的生铁,就为了爆炸后裂片更多些。

因为陶壳外表留了阳纹,所以弹壳内表就有阴文,便于碎裂成数片,而不至一碎两半,影响杀伤力。弹壳灌入七成火药,端口车削螺牙,旋紧木柄。木柄中间有钻过小孔,插入引线。用时点然引线丢出即可。

手榴弹用铁一斤,陶壳七两,木柄二两,dàn • yào三两,总重一斤十二两。一般步兵经过训练,可以投远三十步左右,这个基本是战场的最后一波防御火力,和单兵盾牌一起投掷,组成死亡地段。

在此基础上,欧阳又继续开发出一款远程火器打击武器,也就是把这时代的竹筒火箭,改成锻打厚铁皮卷成的铁管。然后慢工细活地用带细刺的铁棒、石棒磨平内孔。至于外壁,却是使用了加热后的铁箍加固几圈,防止炸膛。

然而在欧阳捣鼓火箭弹的时候,却遇到技术性的麻烦:射程与准头完全不匹配。

最初的火箭筒长三尺三寸,粗三寸,其内七成装引火药,三成装炸药,弹重二十二斤八两,箭的尾杆长一丈五尺,发射架高达两丈多,射程一千一百四十余步。

开始的试射给岚山众人带来的震撼曾经无以言表。这火箭弹威力大,射程远,哪怕当世最远的床弩也达不到这个距离啊。但是吕祖安却显得气急败坏!

特么这么远的距离,还没半点准头,能打到谁啊?再说这玩意又大又笨,折腾半天拉到阵前放出一炮,还不知打到哪呢。然后?敌军的骑兵已经冲到跟前了!那还打个屁仗啊。

这下子欧阳明白了,官人要的是野战利器。所以后来又逐渐缩小体积,改成箭长八寸七分,径一寸四分五厘,射程四百七十步。射程倒是可以了,但准头依然不靠谱,而且还是太笨了。

干脆,吕祖安建议放弃对火箭弹的设计,直接上大菜研究迫击炮好了。既然没法在准头上找到结果,那就在便捷、快速、和威力上找感觉。

最初设计的迫击炮口径二寸六分,外径三寸二分,壁厚三分,炮筒长三尺,底部斜向开引药孔,装入引信。炮筒抵住炮架,可按需调高角度。

炮弹径粗二尺六分略小一毫,弹头以生铁铸造,形如水滴,弹体横弹带三条,内有阴文,使爆炸时增加碎片。弹头内装药五两。弹尾外有尾翼八片,弹尾与弹头螺纹旋入连接,有引线引出弹尾。

弹重四斤十两。发射时将一斤五两火药倒入炮筒,将炮弹滑入炮筒底部,点然引信,引燃炮筒火药后则炮弹发出,弹体引信引燃,待达于敌阵时,弹头爆裂伤敌。

初时试验效果不错,速度快些,临阵二三发可以做到。调整射击仰角45-60°,射程可覆盖大约三十到三百步的区域范围。其最大射程、射速等数据与神臂弓的射速差不多。因为弹头采用的是破裂炸弹,加上战场覆盖能力的变态,所以威力就不言而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