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煮海 第四十二章 白日飞升(3/4)
鉴于这个时代的学术思想分裂现状,吕祖安在提出自己主张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能激起过多的反对,因而进入无休无止的论战时代。因此,吕祖安的论点基本是在朱熹、吕祖谦的论断基础上进行阐发,用实验方式论证各种观点的合理性,同时加入自己的私货。
他寄希望以后的学子能开动实验学在学习知识的比重“务与实干”。学习中强调日积月累,强调站在巨人肩上看世界。也希望人们能增加创新、顿悟的能力。
陈亮对他的实干大加赞赏,朱熹对他找到论证“理一”的实验方法大感兴趣,陆九渊认为他的“相对论”、“参照物”等学术观点符合心学体系,引为知音。
后世的《宋明录》比较完整地收录了吕祖安在此次“鹅湖二会”的发言,曰:
左使首辩鹅湖二会,一鸣惊人。四家学说,尽有涉猎,而且融汇贯通如一。故此后学界以为,自昔日“东南三贤”后,如今东南再出风流人物。
时人依据五贤籍贯、字号、性情特点,合称为“南晦翁、北岚山、东莱吕、西象山、陈龙川”。其中“北岚山”者,即左使也。
今录左使昔日演讲如下:
其一曰“三体”论
“朱子有理气论略曰:“太极只是一个理字”。理者,形而上,规律也。气者,形而下,物质也。理引气动,变化而聚合万物也。
朱子之论大善,然当如何格物举证之?以吾之见,万物繁复,格物当先分纲常,纲常类定然后格物可行也。以吾察之,所谓万物者,可略分纲为“有形有态、无形有态、无形无态”三相也。
有形有态如山石者;无形有态如流水者;无形无态如风气者。
山石有态,其形已固,吾可称之为“固体”。流水有态,其形随时变化,吾可称之为“液体”。风气者无形无态,吾称之为“气体”。
所谓“固体、液体、气体”三相之间亦非恒状不可变化,如水受热成气,受冷成冰,皆三态互变也。三相变幻之宗,即为理一之赋形,吾可谓之“原子”。
可知原子乃格物之源,微乎其微,不可直察,然可以“冷、热、气、力”诸实验证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