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煮海 第三十八章 上一(1/2)
吕祖安一行大约在年底前就赶到岚山,众人见了自然分外亲切。一通接风洗尘,验看账目。讨论规划,淳熙八年就这么混过去了。
过了年自然要再回明昭山的。吕轻侯的婚事计划放在岚山操办,不过要再过两年。按照欧阳的说法,要等吕轻候年过二十,苏家小娘子也满了十八后再论婚娶。
不然呢?总不成和义父、义母选一个吉日摆酒席吧?
淳熙九年初春,吕祖安、吕轻侯父子再次从岚山返程,回到明招山后,就在潜心筹备钱庄事宜。
主要还是取名、选址、聘任掌柜等工作。吕祖安把钱庄取名“保利钱庄”,分别在明州、岚山建设钱庄的南北分号。钱庄总部设在丽泽书院隔壁。
总部一般只用来核算账目,发放银票,调动银钱等内部调配事情,并不涉及信贷放款业务。岚山分号、明州分号则各自具体统管南北流通业务。岚山分号下辖密州、曲阳、北神三个分店。明州下辖临安、台州、温州三个分店。这其中更以临安、北神两店规模为大。
到了钱庄规划方案渐渐成熟的时候,陆续的各家股本到账,孝宗的体己钱也早被送来。按这个时代的金融模式计算,开店、雇人花费了三万余贯。再各家留下三到十万贯的本金周转,用去不到五十万贯。总部留下三十万贯压舱,打算先制作银票二百万贯试试水。
这银票的制作,吕祖安也是和欧阳一起花了极大心思。先是纸张制作上,便是采用蚕茧、葛麻、棉絮、旧衣、破渔网、竹浆等原料。
吕祖安几个人就亲自在明招山上的铺子里制作,先用早已刻了文字花纹和尖刺的竹帘抄出湿纸,用裹了布片的木槌轻轻捶打拓印。等干了后,这张网状的底纸上就有了花纹和密密的小孔。再在纸的固定位置拉上三条细细的三色丝线,用木槌拓紧密。稍稍晾干坚固后揭起存放。
待积累一定量后,再把这张底纸铺在抄纸的竹帘抄一次纸浆,晾干裁剪得当,就是保利钱庄的银票专用纸张了,非常结实耐磨。而且水印、三色线、凹凸图纹一一具备。
想来凭借这种防伪手段,在这个时代里,想要做到以假乱真,着实不是一般的人能够胜任的,最起码,你也要有些穿越时空的经历吧?
此外再找人刻了九版三组铜板,三色彩印。请吕祖谦小楷写了银票格式,每张银票都有独一无二的干支编码,面额固定为一千贯、五百贯、一百贯三种。
一千贯和五百贯的大额银票还要与客户预设取款暗语,以防客户丢失银票被人冒领。每次客商存银后,都会大概约定取款或转账日期,入账后编写帐条,由钱庄分别寄往取款目的的帐号,待客户银票到了,或兑现、或转账,所得账目再次流转目的地。再有六人分成三组每月分批出行,巡查各家钱庄分号账目,并验票、走账一次。
陈亮最近一直也赖在明招山上,帮着吕祖安他们忙活。按他之前浪荡不羁的性情,恐怕早耐不住寂寞出去寻人论战了。自从某一次吕祖安调侃他“动必有灾”后,陈亮心里就发毛起来。
根据他对吕祖安的了解,这人一般是不会乱讲话的。哪怕玩笑话,也往往意有所指。陈亮虽然胆大妄为,但也没傻到非要自寻晦气不是?
这次见吕祖安对银票的印制作业如此上心,开始颇不以为然。以为南朝圣人教诲千年,便是商人,也不可能做那许多猥琐勾当。这话被吕祖安、欧阳听了,一齐冷笑不止。欧阳更是发出断语:“所谓商人者,若有三倍利润,便是shā • rén越货他也做得”。
这话听着不舒服,可仔细想来,居然另有一些印证的道理。陈亮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真正悟了他的“经世致用、工商并举”的大道了。
陈亮非常振奋,按照儒林传统,他这就算登上“道岸”了。当下一通百通,天下道理都有了新的感悟。就此在明招山上专心梳理自己的学问系统,对吕祖安的银票再无半分兴趣。
转眼到了淳熙九年八月,吕祖安、欧阳晚晴的婚礼如期举行。花花轿子人人抬,吕祖安既然在孝宗那里得到点赞,那么朝堂诸公又怎会那么没有眼色呢?
宗正寺提前送来一应宫内赏赐,还多了一盒烟墨。吕祖安就知道这是孝宗亲选的。无他,吕祖安谢表上写的字实在太臭了。需要多练练,皇帝这还算是给留了面子呢。
此外,宗正寺丞楼钥也以个人名义送来一卷手稿,乃是集锦了“秘书监、权同修国史、兼权实录院同修撰”李焘新书《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的“折家”文字,并给予中肯评价:
“折氏据有府谷,与李彝兴之居夏州初无以异。太祖嘉其响化,许以世袭,虽不无世卿之嫌,自从阮而下,继生名将,世笃忠贞,足为西北之捍,可谓无负于宋者矣。”
李焘仿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体例,自宋太祖建隆,迄宋钦宗靖康的九朝一百六十八年事,编写《续资治通鉴长编》。该书从隆兴元年至淳熙四年,历时四十年书成,分四次上进。眼下正在做最后的编修、排版,说是要在明年(淳熙十年)完成刊印,的确是部了不起的煌煌巨著。
所以楼钥才会把他的新书内容抄写送人。对读书人来说,也的确是件相当文雅的贺礼。
吕祖安这一年在明招山上整天交往东南大儒,自然洗去不少市侩匪气。当然也知道李焘这本书的影响。而摘录的手稿内容却是曾经屏蔽大宋河东的折家?好吧,这还是皇帝的意思。
名义上司的吏部主官也很凑趣,给一天都没当过值的将仕郎吕祖安送来“上一”的考评卷宗。当然,卷宗都送来了,自然不会再入到吏部的考吏司去归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