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煮海 第二十三章 北神镇(2/2)
“在下吕祖泰,字泰然。此位乃吾师友陈亮,字同甫。冒昧相邀,倒是打扰三位了”。陈吕二人一齐拱手失礼,没有半分做作。
“嗷!”吕祖安差点一声嚎叫蹦出嘴角。
“果然,果然如此”。看来是蒙对人了,没白来啊。一时心中激荡,竟是差点忘了回礼。
话说虽然和张从正他们分析过,但究竟如何,还要肯人家告诉你才行。那陈掌柜口风极紧,该说的一字不漏,不该说的一语不发。气的张从正都想揍他。
而吕祖安的匆匆南行,除了想要救治吕祖谦,阻止朱熹当圣人外,还有眼下的商务合作的话题需要和主家当面说透。
再者,自从吕祖安存了做一番事业的心思之后,就开始重新打量自己的产业,算算时间,发现若是照此一板一眼的做下去,无论如何都来不及积蓄到能够阻止蒙胡入侵的那份实力了。
必须寻找新的动力源头,必须积聚足够的人才、物力、人脉才行。
这却是吕祖安的短板,但对于明昭山的吕氏家族来说,却又不算什么跨不过的门槛。
要知道,就在前世历史中,吕文德的“黑炭军”可就是这个家族的部曲私军。而他们却足足把这份实力隐藏数十年之久。
吕祖安相信,若非吕祖谦的厄运缠身,吕氏家族绝不愿意继续他们的“文华世家”!
“啥子”?张从正也是吃惊不小!
“你就是文采满江南的陈同甫?你却是东莱先生的幼弟吕泰然”?
看来,这张从正可真的具备后世当粉丝的天赋,吕祖安心中暗暗调笑,赶紧躬身回礼:
“不意竟见江南文华人物,幸会了。在下吕祖安,字明甫。这位张从正,字子和,乃医林圣手。这位拙荆欧阳氏。此次匆匆南来,的确叨扰诸位了。”
陈亮细细打量吕祖安三人,见年龄皆不过二十余岁,此前亦无名望。区区一年不到,便能做出诺大事业来,果然英雄少年錒。
看张从正之岸崖高峻、欧阳之出尘宁远,殊难相信北朝也有如此人物。再察吕祖安之沉稳睿智,竟是深不可测。此生所见人物,若相仿佛者,不过东莱先生一人尔。
可惜东莱的身体,唉!天妒英才啊。
陈亮一时恍惚北朝竟有如此俊杰人物,一时又为东莱先生担忧,一时想到眼前之人或能救治东莱,一时又想到自家一腔热血报国无门,反招致数次牢狱冤情,竟是呆呆症住,忘了寒暄。
旁边吕祖泰自是了解陈亮的性情,虽不免也是一声叹息,还是强做欢颜:“三位切莫见怪,我家陈师心情一向颇有古怪处,倒非是故意怠慢诸位”。
“不敢、不敢。”
众人再次寒暄几句,述了主宾,纷纷依次落座。少顷店家送上酒菜,又另点了本地有名的烧饼小吃,众人边吃聊,各自说起自家故事。
陈亮欣赏吕祖安的博学广闻,吕祖泰则佩服吕祖安的格物致知。张从正一昧恭维陈亮的学识风范,也时不时再损伤吕祖安几句,以逞口舌之快。
吕祖安对陈亮的学识气度大加钦慕,却对他一意鼓吹北伐不以为然。
当今的北朝百姓果然渴盼王师北伐么?赵宋数次抛弃北方百姓于水火,却还一厢情愿地想着百姓能心念旧恩,话说果然还有旧恩吗?
徽宗皇帝贸然与辽国开火,想法很美,乘火打劫,收复燕云。结果呢?辽国垮掉了,金国崛起后,战火蔓延。是置北地百姓于水火,一弃其百姓不顾也;
靖康国难外族来侵,大片国土沦陷金国,百姓人或牛马。朝廷偏安江南。是二弃其百姓也;
高宗时,北地义军响应岳武穆纷纷举旗,然后呢?岳武穆屈死fēng • bō亭,北国投诚义士居然会被扭送返还!此南朝又弃了百姓第三次!
合着百姓就真该欠你赵家吗?我呸!
但是这话还不能就这么直说。吕祖安随意岔开话题,与陈从正你一言,我一语聊起了北朝的税赋问题。果然听得没多久,陈亮就面色大变了。
如今大金王室贵族虽日渐腐败,但毕竟立国不足百年。本来家底子又穷,不懂享乐、奢侈。再加上南朝赔款,如今北地农民税负甚至不足南朝一半。即便是近年黄河屡次成灾,别地不谈,光是山东两路百姓的生活就好过南朝的淮东、淮西。
“光复”?切!再让南朝来收一次苛捐杂税么?
“陈兄,俺只是个世外边缘之人,并无太多报复。若勉强说有,便是愿这世间再无战乱之苦!世人只仰慕陈吴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独不念其一人登高,天下又增万人白骨么?
小弟却以为,这天下兴,百姓苦。这天下亡,百姓亦苦。百姓何辜,要为二三子而亡?!
吕某不才,向使屠龙刀在手,吾必屠尽天下枭雄,还百姓升平!”
“说的好!”却是张从正、吕祖泰鼓掌相和。便是欧阳也英姿勃发,但觉今世虽然叠遇荒唐离奇,即有此佳婿亦足尝矣,当浮三百杯也。
“天下兴,百姓苦。天下亡,百姓苦。说的好啊,难道陈某此前举张,果然错了么?”
陈亮一时颓废无比,举杯豪饮,略遮心中不安。
这吕祖安,果非常人,吾必荐于朝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