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煮海 第二十一章 岚山论坛(1/3)
得了张从正坐诊、参谋,岚山流民营的安置才算真正进入正轨,制度日趋完善。吕祖安、欧阳晚晴也终于从整日的救火队员身份中解脱出来。欧阳开始忙着整理自己的化学知识与时代接轨的办法,吕祖安又随刘二祖一起去了趟泰安的圣教分坛,商量岚山流民营升级的问题。
随着岚山流民营的生发事情在一众相关人等耳中传播,圣教高层终于开始重视起吕祖安和岚山了。几经磋商、买办、使钱、请托、许诺,泰安石坛主终于松口,把岚山这块肥肉让了出来。
圣教两淮尊者刘佑委托兖州分舵主季先来泰安,正式发出编制“大光明圣教兖州中庸舵岚山论语坛”,简称“岚山论坛”。作为兖州分舵的白手套,怀仁堂的沈铎观礼了岚山升坛的仪式。
当然圣教对岚山的厚爱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圣教尚贤,那是谁有本事谁上位的制度。作为岚山流民营的老上司石坛主,当然会在岚山流民营的升级上获得一些补偿。但更多的既得利益,还是圣教的两淮尊者刘佑,和兖州分舵季先。
岚山坛上缴月供就要比肩泰安坛,甚至要更为丰厚。而作为白手套的淮西巨商沈铎当然也没有白忙活,他创办的怀仁堂早已在两淮各地大量销售岚山货品,获利丰厚。如今岚山升级为论坛,那么他的货源就有了保证基础,不用再经过泰安坛的一层盘剥了。
因此吕祖安后来发现,自家其实根本不用着急贿赂石坛主,因为季舵主比他还着急呢。至于说岚山分坛的名字会叫做“论语坛”,那也是有原因的。
原来明教自进入中土后,最是变化多端,先后与佛道攀上交情,之前就请了不少佛祖、三清入教护法。比如如今名重南北的道家全真教,也杂糅着不少明教痕迹。就连明教的经文典籍,也是在福州闽县与道藏的《政和万寿道藏》一起镂板刊印而成。
甚至明教经典都被编进了《道藏》。据《佛祖统记》卷四八录《夷坚志》载:“其经名《二宗之际》。二宗者,明与暗也。三际者,过去、未来、现在也。大中祥符兴《道藏》,富人林世长赂主者,使编入藏,安于亳州明道宫”。
眼下发现东南儒家的理学兴盛,明教自然想要再聘几尊圣人护法。这种念头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因此象某某春秋舵、某某谷梁坛、某某尚书坛之类向儒家示好的地方组织就应运而生了。
当然,把岚山定为“论语坛”,并简称“岚山论坛”,自然少不了吕祖安的献媚献策、推波助澜。其实就吕祖安而言,他就是单纯想找点后世语境做点精神寄托罢了。
作为穿越者,在保留了自己前世的繁华记忆后,来到相对原始的农耕社会里。他没有电脑、游戏玩,没有电影、电视看,没有手机、微信即时沟通,没有外卖、支付宝,没有超市,更没有自行车、公交车、地铁、飞机、私家车陪他到处旅游、折腾。
出行全靠两条腿啊大哥!最重要的是,还没有人能理解你!
你做的任何历史改变都没人来见证、祝贺!那你还有多少动力做出这改变历史轨迹的事情呢?
哪怕你象刘秀那样,“位面之子”,打天下楞是靠天降巨石(彗星?)去击溃敌人的牛掰。放在当时,谁又知道若没有了他刘秀,世间又将是怎样结果?
提前两千年实现某理想主义?或者更早繁衍出各种神仙教派,政教合一?
这并非不可能,当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罢黜的墨家、阴阳家、道家等百家并未就此消亡,反而开始在民间到处蛊惑人心。
墨家与豪侠结伙,阴阳家与道家搭伴,这还都是半公开的组织。至于陶渊明所述的“桃花源”,谁又知道是哪家在装神弄鬼呢?总之,汉魏之后落户人间的各家神仙数量,那是越来越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