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煮海 第十一章 废穿的朱重八(2/3)
他的前世社会文明并没有比今世更加先进,甚至说要更加落后才对。经过蒙胡百年散漫统治,以及理学“圈养”,老朱的前世今生都没能活出“代差”来,那他又凭什么去改变这个世界?
个人的才能和运气吗?诚然,老朱如果继续在军中打拼,以他的个人能力、魅力、运道,以及所谓的“王八之气”,或许真能获得改变这个世界的权力。奈何他遇到了海陵王这种倒霉废帝,也遇到了金世宗这种开挂的皇帝。随着海陵王的势力迅速被清算衰落,老朱还没来得及在军中展露头角,就早就给洗出去了。龙困浅滩呐,他朱重八又能如何呢?
老朱能在前世打天下,是因为他最初的对手也是一批同样出身的苦哈哈,大家矬子里面选将军,彼此练手、切磋,比的是谁家的学习能力更强些。
凭老朱的聪明和运道,他能胜出其实不足为奇。等到他开始有志于天下的时候,他的队伍已经经过多年的战争洗礼,具备了真正横扫八方的实力。
而当年风光无比,满世界开挂的蒙胡,经过百年腐败堕落后,早已不堪一击了。甚至“政令不出大都七十里”,都已经成了大元皇朝的标配。
这才是农民义军出身的朱重八能够席卷天下的最大依仗。而这一世的朱重八,能够凭借自己个人能力、运气发家致富,称豪一方,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因此,吕祖安其实也没有就此小瞧老朱意思。他只是好奇,老朱穿来了,那么他的那些家庭关系是否也一起带来了?此马氏还是彼马氏吗?另外,他的大明朝又去哪了?
这次出来接待刘二祖和吕祖安的,却是老朱家里的大朗朱标。大约三十几岁,甚是精明干练。刘二祖将流民营的近况说了一下,朱标果然就很感兴趣,一个劲地表态要去观摩一下。
至于借贷一事,那是无妨。老规矩出三成,因为担心吕祖安的一百贯没法营生,又建议将募资本钱提高到一百五十贯。所以他家就出五十贯了。
利息方面倒是无妨,只是一条,若有产出,万万不可少了俺家采买份额。若有需要采购,也万万不可忘了俺家采卖份额。总之,生意的路子要给俺家留一条,至于多少,倒是不拘。
俺朱家讲究以德服人!既然俺们能帮助的不大,自然俺们索取的也就不多。朱标这话说的相当大气,不过他若晓得眼前之人就此篡了他朱家的后世大明江山,此时不知又会想做点什么?
一句话,成交。当日中午就留下吃了点午茶、点心。然后北上虎山,那儿有两户地主。
一家谭姓,一家马姓。据说两家世代通家之好。两姓嫡系的子弟间,若单论血缘浓厚,反而要超过两姓的一些旁支。果然就在谭员外家坐定不久,一会那马员外也走了过来。
这两家难说有多少豪强,唯一好处就是粮食多。每年都要为卖粮发愁,有时是因为粮贱犯愁,有时是为粮少犯愁。总之他们每年都要操心海曲一带的粮食如何定价的问题。
之前他们两家还是没有这个能力的,自从搭上明教以后,一切都不成问题了。在莒州,再也没有他们对外埠粮价信息、洪涝水灾信息更及时的地主了。因此他们对明教那是相当友好。
两家也是合出了流民营三成的钱粮。至于借贷,当然也是三成。不过都是老规矩拿粮食冲抵的。也就是说,之前流民营的粮食都是他们两家供应,除了他们应该分担的部分,其他人家的钱物就要送到他们家里,算是采买。
好在这两家一直财账清晰,既不会多算一文,也不会少了半钱,所以信誉上还是相当保障。至于利息,当然要了,而且收的还是铜钱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第三家乡绅曲家,老爷子曲洋。人老成精的家伙,围着吕祖安足足转了十几圈。末了唤出儿子、孙子出来。儿子曲复三十挂零,知书达理却不识人间烟火,明显就是个书呆子。看来靠他守家业不是一般的困难,或许这也是曲老爷子往来明教的原因吧?吕祖安腹诽。
大孙子曲陵已经九岁,看着少年老成,一板一眼,很不对吕祖安胃口。倒是二孙子曲成才五岁,居然就有了顽劣天赋。他也不认生,摇摇晃晃扑到吕祖安身前,弄了他一前襟的鼻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