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枭雄谢世三十二(1/4)
基辅的建城历史已有1000多年。它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最古老城市,位于第聂伯河右岸一块高度约90米的台地,三面濒临陡峭悬崖,形势险峻。基辅始建于5世纪下半叶,9-13世纪为基辅罗斯的都城和中心,有“罗斯城市之母”之称。东斯拉夫人最早的编年史《往年纪事》记载了关于“基辅城”的由来:波良人部落首领三兄弟——基伊、塞克和霍里夫共同“建造城堡,以长兄的名字命名为基辅”,其时在6-7世纪之交。这是后世基辅城的核心。
基辅同样也是乌克兰的经济中心,它处于三条重要商路的交叉处。一条通过第聂伯河的“瓦良格人到希腊人之路”,从水路上把波罗的海一带与黑海连通。另一条陆路大商道由东向西:自黑海起,经基辅、克拉科夫、布拉格,把阿拉伯世界与西欧连接起来。第三条商道起自里海,通过基辅抵达波罗的海,把阿拉伯世界与北欧连接起来。
公元988年基辅罗斯改宗东正教。往后的两个世纪,基辅通过欧亚贸易逐渐繁荣起来,被称为第聂伯河上的“帝王之城”。公元124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及其蒙古帝国的西征军攻占基辅,其后成为钦察汗国的一个重要城市;公元1362年,立陶宛公国入侵并占领了这里,卢布林合并后的1569年,基辅成为了波兰共和国的领土。
当使团一行人来到基辅城下时,彻辰所看到的基辅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壮丽和繁华,就连那往日保护城市的高耸的石制城墙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临时搭建的,简易的木制寨墙。寨墙上满是枪眼和炮眼,让这座城市看上去更像是一座军事要塞。
这几年来,基辅没有少遭兵灾。波兰人、哥萨克人、鞑靼人,每一伙人的进入和离开都会带给这座城市以难以磨灭的伤害——那石制的城墙便是鞑靼人在撤走时担心城墙会成为下次的卷土重来阻碍而拆毁的。
此时的城门前空无一人,没有使者、没有欢迎的队伍,甚至连城门都还是关着的。基辅似乎便是以这种姿态欢迎来自波兰的使团。
见此情景,就连彻辰脸上都露出了一丝怒色,更别提心高气傲的康尼茨基公爵了。
这位如愿以偿成为了副使的公爵大人打马来到马车旁,他高声对车内的斯坦尼斯瓦夫·波托茨基老大人说话,仿佛害怕其他人听不到一般。
“波托茨基大人,哥萨克人实在是太无礼了,这是对您,也是对国王和共和国的侮辱,我建议我们马上回国。”
车内的斯坦尼斯瓦夫·波托茨基没有说话,没有人知道老大人在想些什么。
此时,布莱尔也有些尴尬了。他本已早就派人通报了波兰使团今天要入城,可没想到还是出了岔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