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华沙,华沙二(2/4)
她一直反对战争,在华沙期间也极力的减少瑞典人对波兰人的迫害。如果可以,她真想把华沙还给波兰人。可是作为瑞典人曾经的女王,克里斯蒂娜又必须站在本国的角度,为瑞典和城中的瑞典人民考虑。
卡齐米日国王携十万大军前来,并且其中的大部分都是骑兵(还是古斯塔夫·弗兰格尔男爵夸大的结果),如果瑞典军队贸贸然地离开坚固的华沙城防,朝着普鲁士撤退,那么很有可能在半路就被波兰军队给截住,从而重蹈古斯塔夫·弗兰格尔男爵的覆辙。
况且,现在在华沙城中有如此多的非战斗人员——瑞典王国占领华沙近一年,很多的贵族和军人的家眷都在城中。带着这些人撤退无疑会极大的影响撤退的速度,更容易被波兰人追上。而不带着她们,把她们留给波兰人,仅凭瑞典人在波兰的土地上做的一切,克里斯蒂娜又怎敢奢望仁慈,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悲剧是注定会发生的。
而且,从政治的角度来看,自己的表兄已经在普鲁士遇到了困难,华沙的失守将会更加坚定弗雷德里克·威廉选帝侯或许会倒向卡齐米日的决心,而且丹麦等国也将蠢蠢欲动。
这之后,克里斯蒂娜又一家一家地拜访城内惴惴不安的瑞典贵族,亲自去劝说他们,和他们详细阐述了弃城和守城的利弊,并鼓励他们为了自己的家人而战。
而维登贝格更是拿出了囤积在城中的瑞典人从波兰共和国各沦陷区掠夺来的珠宝,赏赐给城内的瑞典士兵和日耳曼雇佣兵,以鼓舞他们的士气。
这些方法迅速稳定了军心和民心,弃城的主张小了下去,坚守的声音大了起来。
从这一天起,华沙城外每一天都燃起冲天的大火——这是瑞典士兵遵照维登贝格的命令在坚壁清野和扫清城外的射界。虽然瑞典士兵大体听从了克里斯蒂娜女王的命令,只是驱赶并烧毁了可怜的波兰农民的房屋和庄稼,没有伤害她们的性命,可是这已经是非常残酷了。无数地波兰人在夜晚寒冷的荒野中瑟瑟发抖,因为他们没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瑞典人也同样拒绝他们禁入华沙城,因为这会消耗城内本就不多的粮食。
无数人在城外号哭,那声音如同厉鬼在嚎叫。
而在卡齐米日宫内,海伦娜每天都在哭泣中祈祷。开始,她是祈祷自己和孩子们的平安;后来,当她听说卡齐米日国王陛下已经带着波兰军队解放了布列斯特,她开始祈祷祖国的军队能够早日解放华沙,从包洪的手中救出自己和孩子。
此时的海伦娜还不知道就是自己的丈夫作为先锋,打败了古斯塔夫·弗兰格尔男爵并解放了布列斯特要塞。
事实上,海伦娜和她的两个孩子在华沙并没有吃什么苦。至少和城外的那些无家可归当饥民相比,她是十分幸运的。
一个多月前,海伦娜被包洪带到了华沙。作为赫梅利尼茨基派来的结盟使者,包洪在华沙城中受到了热情的对待。维登贝格像对待王侯一般地对待包洪,将他当做了王国最尊贵的客人。可想而知的,作为包洪的女人(包洪并未让维登贝格等人知道海伦娜是波兰上校妻子的身份,而是谎称是自己的qíng • fù),海伦娜和孩子们获得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的。
可在精神上,海伦娜在卡齐米日宫内却是极其匮乏的。王宫内的波兰仆役慑于包洪的淫威,没有人敢和她多说一句话。他们生怕自己和海伦娜的交谈被哥萨克看见,从而遭受鞭打。这是有先例的——一位波兰女仆不过是问起了海伦娜的家乡在哪里,被布莱尔听到后就是一阵的毒打。
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海伦娜是波兰上校的妻子的事还是在卡齐米日宫传开了。
也因此,在收获波兰女仆同情的同时,卡齐米日宫内地位更高的瑞典仆役则对海伦娜充满了蔑视。他们的内心是看不起哥萨克的,认为那些家伙都是下等人,可包洪等人现在毕竟是维登贝格总司令的贵客,所以哪怕哥萨克对他们向波兰仆役一样的驱使,他们也不得不摆出恭敬的样子。
可在哥萨克那里受了气后,这些瑞典仆役却把怒气撒在了海伦娜的身上。对他们来说,戏弄一个波兰上校的女人,真是没有比这更有趣的事情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