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现状(2/3)
他看了一眼坐在控制台前值班的四个佯装正襟危坐的职工,扭头问道:“周哥,控制室一个班几个人?”
“四个!”周昌隆道:“一个班长,三个工人。这么多仪表,还要定时做记录,人少看不过来呀。”
耿文辉笑了笑道:“是啊,仪表这么多,的确得有人时刻值守。”
离开了尿素车间,耿文辉若有所思一路无语。李思见他专心想事,便知趣的跟在身后没敢言语。
路过尿素造粒塔时,李思瞥见一个工人把一小袋子尿素塞进提兜绑在了自行车后座上,另有一个工人大方地又拿过来一小袋塞给了他。
俗话说得好,外国有加拿大,国内有大家拿。靠山吃山靠厂吃厂,国有企业职工偷拿厂里的产品、零部件、原料等回家已经成为了常态,所以县化肥厂职工下班时捎点尿素、碳铵等厂里的产品回家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自家厂里的东西怎么能叫偷呢?最多称之为拿!
耿文辉暗暗摇了摇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你拿我拿他也拿,积少成多,化肥厂的利润不下降那才叫怪呢。
李思以为他会多管闲事,上前制止后告知周昌隆来处理当事工人。好心的她正想劝上两句,没想到耿文辉仅仅顿了一下脚步,忽的狡黠一笑后领着她扬长而去。
眼看着到了办公楼,李思终究忍不住道:“耿工,厂里拿点东西不算事,您可别告诉领导,会得罪人的。”
耿文辉扭头冲她笑道:“谢谢你提醒我。这种事情靠个人是管不住的,还是得靠管理制度和大环境。”
“管理制度厂里早就有。”李思苦笑道:“大家根本不当回事,也没见怎么执行。”
有管理制度却并未实际执行,仅仅只是写在黑板和墙面上的口号,这种现象在当时的国有企业再寻常不过。
没有落到实处的管理制度还不如一句空话,耿文辉对此深有同感。国企类似的痼疾绝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所能改变的。想改变它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从上到下彻底转变思想,才能把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作为新一代化肥厂职工的李思,对这种几乎已经形成惯例的揩公家油事件又会有什么看法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