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企业改制(3/4)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如今成为年产合成氨万吨、尿素4万吨、碳铵万吨生产能力的小氮肥厂。厂里现有职工八百余人,加上退休职工三百余人一共约一千二百多人。
县化肥厂虽然是个小氮肥厂,由于工厂办社会的原因,依然拥有幼儿园、澡堂、食堂、招待所、商店、医务室、供热站甚至养猪场等生活及福利设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为企业尾大不掉的沉重负担。
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原材料涨价、客户欠账增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等各方面的原因,企业经营逐渐陷入困境,流动资金捉襟见肘下企业可谓是举步维艰。
马桂兰道:“县里原本的意思,是想把厂子卖给南方的一个企业。但人家只想着收购工厂和设备,职工全部要重新招聘,厂里现有的干部职工原则上一个不留。”
“要是这么干,厂里的人可不会愿意的。”耿文辉笑道:“职工安置是个难题,县里真敢这么弄的话,肯定会出事的。”
“是啊。”马桂兰接着道:“你爸他们就跟县里商量,说化肥厂并不是不挣钱,而是资金链出现了问题。如果轻易把厂卖掉,现有的一千两百多在职和退休职工,要想全部安顿好也是需要一大笔钱。还不如通过改制重新让企业焕发活力,既能解决现有问题,还能给县里带来持续的收益。”
耿文辉吃惊道:“咦?我爸他们的观念不落后啊?看问题很尖锐,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那是。”马桂兰骄傲道:“你爸也是当了这么多年厂领导,没点水平哪能行呢?”
“最后县里是怎么决定的?”耿文辉关心道。
“听说是准备改什么股份制。”马桂兰忧心道:“说是改制后,退休职工的养老交给社会,还要把不相干产业全部脱离让他们自主经营。我担心万一厂里让幼儿园自主经营,以后可怎么办呐?”
耿文辉在省城见识过因为孩子入园难而愁坏家长的事情,笑着宽慰道:“妈,我倒觉得厂里让幼儿园单干是个好事。”
马桂兰一皱眉道:“你这话什么意思?厂里不给开钱,幼儿园还怎么干得下去?”
“妈,在我们县除了机关幼儿园外,再数得上的就是我们化肥厂幼儿园了。”耿文辉道:“真要是让你们自己干,敞开大门收费招人就是。以幼儿园现在的名声,还怕没孩子来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