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重逢再见【二更】(2/3)
所谓青青子衿,宋皎换上衣裳,在爷爷面前叉着腰。
宋爷爷拍了一下他插在腰上的手,再帮他拽了拽挂在腰带上的玉佩:“可以了,去吧。”
于是宋皎小跑着去找朋友们了:“智多星!我看起来不错吧!”
宋爷爷无奈地笑了笑,在后面慢慢地跟着。
露天的讲堂,整齐地摆着蒲团,宋皎跟爷爷说了一声,就过去坐着了,宋爷爷就在旁边的走廊上坐着,笑着看着他们。
而后有一个年轻的学子抱着箱子走过来:“麻烦您老帮我看一会儿。”
宋爷爷愣了一下,随后点点头:“好,就放这儿吧。”
“多谢您老。”
应当是来迟了,赶不上回去放东西。
过了一会儿,又有好几个来不及放行李的学子过来,让宋爷爷帮忙看一会儿,宋爷爷都应了,就让他们把东西放在自己身边。
很快地,讲堂前的蒲团都坐满了,柳先生也到了。
他朝宋爷爷挥了挥手,宋爷爷也朝他摆摆手,示意不必了。
柳先生从兰台退下来,直接做了太学学宫的祭酒,今天对新学子的讲话,也是他提出来的。
柳先生站在木搭的台子上,与平时在兰台上课时的严肃模样完全不同,今日和蔼可亲,颇有几分开明老头的模样。
对此,宋皎和温知表示,都是假的,等以后熟悉了,他就会变成那个迂腐的严肃老头。
宋爷爷就坐在走廊上听,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个人忽然坐到了他身边。
他转头去看,也没有站起来行礼,只是喊了一声:“陛下。”
谢老当家笑了笑:“卯卯第一天来太学,我当然得过来看看。”
木台上,柳先生的玩笑话,引得众人喝彩。
谢老当家道:“都一片绿绿的,认不清楚人。”
宋爷爷指了一下:“卯卯在那边,那个扎着一个小揪揪的。”
“卯卯我当然认得出来,又不是眼瞎。”谢老当家抱着手,“一转眼,孩子们都长得这么大了,卯卯原来还没我膝盖高。”
“嗯,再过几年,我们就能退下来了,放手给孩子们去做吧。”
“还早着呢,我恨不能把事情都弄好了,再让他们顶上。”谢老当家反问道,“你现在放心退下来?”
宋爷爷摇了摇头:“不放心。”
那头儿,柳先生的讲话结束了,随后范开上了台子:“陛下有令,新入学学子,皆赏一套文房四宝。”
走廊那边,谢老当家对宋丞相道:“你老说我溺爱卯卯,对他不好,现在每个人都有了,不算是溺爱了吧?”
宋爷爷笑了笑:“不算。”
散了讲筵,宋皎立即跑到两个爷爷这边来,原本在宋爷爷这边寄存行李的少年们,也都过来认领各自的行李,反倒把宋皎挤到外边去了。
宋皎等他们都走了,才得以靠近:“爷爷,谢爷爷,我陪你们逛一下?”
“好。”
一行人在太学里逛了一圈,中午谢老当家请吃饭。
宋皎试探着问起谢沉的事情:“谢爷爷,琵琶洲那边不要紧吗?”
谢老当家非常放心的摆了摆手:“不要紧,雪灾没有往年厉害,不会有事的。”他看着宋皎:“卯卯不放心啊?”
“不是很放心。”宋皎拉了拉谢爷爷的衣袖,在他耳边道,“爷爷,我写了一本救灾的奏疏,如果你看了觉得可以,能不能让我去一趟琵琶洲啊?”
谢老当家倒也不傻,朝他伸出手:“奏疏先拿来看看。”
“我还没写好,快些好了,你先说能不能让我去。”
“那得问你爷爷。”
宋皎坐回位置上,郁闷地揪自己的衣角:“到底谁是皇帝?”
谢老当家不假思索:“你爷爷。”
下午回去收拾一下东西,宋皎马不停蹄地又开始了文献综述的写作。
还是两个朋友帮他。
出人意料的,楚珩竟然能和他们住在一起。
对此,楚珩这样解释:“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我家花了点钱,我爹把我们家的产业都转过来了。”
宋皎和温知迷惑:“啊?”
“也没什么产业,就是一点绸缎庄,还有一点瓷器铺子。”楚珩认真翻书,“他说,宋丞相的孙子这么聪慧,齐国的前途不可限量,庆国已经是强弩之末,与其到时候被齐国攻破,不如他自己先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