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火”(2/4)
做旗帜,需要长木杆,最好木杆上还略经过改造,能挂上旗子。
李孟羲早想到旗子有关的技术细节了,旗子最好的展示效果,是有风的时候,旗面被风完全吹开,旗面舒展,好看又显眼。
这是软旗,有风的时候旗面能舒展,要是没风,旗面就耷拉着,特别是打着仗呢,要是突然下雨了,旗子被雨一淋,就彻底没办法展开了。
所以李孟羲想到的是硬旗。
硬旗在汉军军备里也有,就是不知汉军正轨军用软旗和硬旗都用在什么地方。
汉军军制如何,李孟羲还不怎么了解,李孟羲决定,如果技术条件没问题,军中大部分的旗帜都用硬旗,这样,无风也可展旗,下雨也不怕。
追上了行军队伍,刘备和李孟羲两人在后队分别,义军缺人,刘备分身乏术,得时刻照应中军。
李孟羲一回到自己的车驾旁,弟弟就远远的的看到了他了,开心的喊哥哥。
一想到,今天还没教弟弟学字呢,李孟羲于是就决定暂时不管其他事了。
弟弟才是最重要的,军务什么的,不重要。
“砖头,来,写字。”李孟羲把车上的犀面大盾翻了出来。
李孟羲的这面犀面盾,非常的精致,是军中最好的一面盾牌。盾牌很大,盾面是纯黑色的,黑色中还带有隐约的七彩之色,这面盾,用了精致的漆器工艺,李孟羲问过木匠们了,漆料里面可能是加了螺,所以才看起来像有七彩。
淡水三角螺,其壳的内里的部分,在太阳下看,有隐约的一层薄薄的能反射出七彩颜色的物质,漆匠们就从螺壳上刮下来这种螺的内分泌氧化物,然后混在漆料中,给漆器增添了一点奇幻的光泽。
李孟羲选这面盾,就是看上了这面盾够黑,够光滑,用来当黑板是不错的。
李孟羲让弟弟默写已经教了的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