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赶羊之势(3/4)
李孟羲是想起了爷爷,前世,爷爷一个字不识,小时候淘气,作业不好好写,不识字的爷爷跑过来,用因为劳作过度而指节扭曲变形的手指指着作业说,“孙孙,字得好好写嘛。”
爷爷说着,笨拙的用拿筷子多过像拿毛笔的姿势,比划着,“过去,先生们教写字,毛笔得拿的直不溜溜的,笔杆得对住鼻子尖,一点不准歪,这个劲字才写的规整。”
说着,爷爷指着作业,“你看,你爬叉着,咋个能写好字。”
然后,小时候的李孟羲白了爷爷这个老古董一眼,并不搭理爷爷,还嫌爷爷烦。
都不用毛笔了好吧。
因为想到了小时候,爷爷说过去旧社会先生们教字,毛笔要直直的对准鼻尖,不偏不倚才能写好字。而今身处东汉末年,李孟羲一下就理解关羽了。
这个时代学习途径很少,书很金贵,读书写字是很奢侈的事。
因为对知识心怀敬畏,读书时,带着仪式感,认认真真,正襟危坐,目正体正,绝不歪歪斜斜不成形状,如此,如关羽一般,一读书,就成了雕像,李孟羲突然理解了关羽。
随后李孟羲后知后觉的感到一丢丢害怕,李孟羲有过想借关羽的春秋看看。
可万一对书不爱惜,吃完肉一手油去拿关羽的竹简,结果很可怕,会被暴怒的关羽拎起来打的。
义军自涿郡出发以来,今日是第一次强行军。
二十里路程,关羽等到下午快四点,等到了第一个跑到的人。
关羽小心卷起手中的竹简,然后装入麻布袋中,再把袋子系好,竹简握在手里背在身后,关羽走出凉亭,去迎接第一个赶到的人。
放羊式的行军,能最早到达的,一般是体能好的人。
第一个人跌跌撞撞的跑了过来,跑的上气不接下气,张嘴就要说话。
“停。”关羽面无表情。
“列队。”关羽说到。
歇都不让歇,躺地上喘会儿都不让喘,好不容易跑过来,就让列队。
第一个人关羽很熟,是军中仅有的五个刀斧手之一,也是当初关羽亲手挑的,最魁梧的五个人。
执法军士,自然要有一股彪悍、威不可犯的气势,身材魁梧出众的人自然而然的就成了首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