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官场大换血、闹剧气晕太子爷(2/4)
所以在兵权换新的上谕下达后,赵维桓又颁出了“检举厚赏、唯才是举”的“换令谕”。
何为检举厚赏呢?
赵维桓鼓励天下士子,检举、揭发各地出身高门的县令和知州。
无论是贪赃枉法,还是徇私弄权。
不管是违规做事,还是官商勾结、鱼肉百姓。
只要有实证,即可立即将被检举之人先褫夺职权、再交监察院严查。
干掉那些高门出身的基层官吏以后,谁去做知州、谁去当县令呢?
大梁的太学有一万名待分配的士子,那里面有两千多人的寒门出身。
大梁的翰林院里有八千翰林,寒门士子在其中占了三分之一。
高门贵胄倒下去,寒门士子顶上去。
赵维桓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可是他这一做,笑话又闹了出来。
一群读书人,能闹什么笑话呢?
最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一个大笑话,是一个翰林编修、叫做温觉仪的家伙闹出来的。
温觉仪出身江右寒门,师承所出亦是县学,而非士族大家掌控的书院或贡院。
出身低微,让温觉仪自年少时便有极重的自卑感。
在赵维桓接报、又得监察院核准,下令拿下环州路顷县令之后,温觉仪被派去做了顷县的县令。
风尘仆仆、千里奔行。
温觉仪才一到任,当地的江、童、颜三大家族当即就联合在一起,给他来了一个下马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